第九章 雍武帝心思(1 / 2)

十一年前,北潢國將婧妲公主嫁給尹皇後的大皇子洪玄漓,結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

兩國交界,分界處正好是一片肥沃的大草原。戰馬是十分珍貴的資源,雙方都不想失去這片草原,便以草原上一條水河為界,各自為治。

一年後玄漓皇子被立為太子,婧妲公主順理成章的也成為了太子妃。正好在這一年,北潢出現大旱,牧民紛紛湧至水河附近牧馬。來此的牧民越來越多,水河以北已經容不下那麼多駿馬生存,不得已就越過水河,跨界到大雍國的草原上。

這當然就會引發雙方的矛盾,因為有盟約在前,雍武帝並沒有出兵驅趕北潢牧民,隻限製他們一日之內必須撤回水河以北。

那些牧民撤回河北後,北潢國王也出動軍隊去監管牧民。過了一個月,河北的草原已被駿馬啃食幹淨,人和馬總要生存的,他們被迫又越界而來。

北潢也不想牧民越界而引起兩國爭端,情急之下未曾請示大雍國就讓軍隊追上牧民,想將他們趕回境內。這一來,易州淶水關的守將一見到北潢牧民和軍隊越界蜂擁而來,第一反應就是出兵阻攔。

雙方發生了規模戰爭,各自死傷兩百餘人。由於是北潢越界為先,大雍國要求他們賠償十萬兩白銀。而北潢經此大旱,國力漸弱,哪還甘心賠付這麼多的金銀。便依托太子妃去勸玄漓太子覲見父皇,請求赦免罰金。

自古以來,皇子之間為了爭奪皇位,明爭暗鬥已成常態。在上朝時,玄漓太子為北潢請求赦免罰金一事,立刻就引來了皇子洪淩灝和他的黨羽的極力反對。

一番激烈爭論之後又將矛頭指向太子妃,她與北潢娘家私通,太子不光不舉報,竟然還包庇她替北潢國求情。一時之間,太子就被扣上私通敵國的罪名,幸好有當年的奚右丞出麵諫言,建議讓太子領兵前去收繳罰金,以此證明自己的清白。

雍武帝納言下旨,讓太子赴往易州收繳罰金。太子為了證明自身清白,被迫隻能領兵前往。北潢王見雍武帝不念聯姻之情,娶了婧妲公主竟然親自前來催繳罰金。情急之下一不做二不休,派出大軍想截獲太子作為人質,脅迫雍武帝撤退罰金,並割讓水河以南的草原作為交換。

幸好太子命大躲過一劫,在部下的掩護下倉惶而逃,棲身於趙州。北潢大軍一路南下,攻取了易州、定州、恒州,直逼趙州。太子擔心父皇責罰未能成功收繳罰金一事,不敢擅自回京,隻能將北潢截殺一事如實上稟雍武帝,請求援兵討伐。

那年年初,侯穆南征歸來躍身為青勳榜首,雍武帝得知北潢王此等奸計,意氣之下就提升侯穆為忠武將軍,跟隨下都督杜力一同率領八萬精兵北伐,並保護太子安危。

侯穆能征善戰,智勇雙全,手中四爪龍紋銀槍使得極速如電,於亂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真有如探囊取物。

他引軍抵達趙州,確保太子安全後,立即向杜力請命出兵殺向恒州。太子為了自證清白,決定要一同前往討賊。杜力怕太子有所閃失,便讓太子坐鎮中軍,命侯穆率領前軍,衝當先鋒。

隨後他帶了雷虎的兄長雷豹,浴血奮戰,勢如破竹,手中銀槍殺敵無數,九之內就收複了恒州和定州。

北潢王兵敗而退,率領餘下主力準備先行撤回國內固守大本營,隻留了三千兵力留守易州,又暗中派人請求太子妃相助。

侯穆引軍來到易州城下,得知北潢王逃出易州,州內敵軍必定軍心不穩,戰力衰弱,正是收複易州的大好時機。於是槍指城頭,下令前軍全力進攻易州。

就在此時,不知為何,後方急急來報,朝廷來旨讓大軍先行撤兵退守定州,等候後續旨意。杜力立刻快馬傳書,告知前軍侯穆撤軍一事。

隻是,不知為何,當時那匹快馬竟用了半才趕到侯穆跟前。

軍令到的時侯,侯穆已經在攻打易州了。城內那群殘兵敗將哪裏是他的對手,眼看收複易州的機會就在眼前,此時卻要他撤兵。要是北潢王回國後,整肅軍隊,派出大軍駐守易州,那時想要收回失地奪回草原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