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以及策略探討(1 / 2)

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以及策略探討

宏觀經濟

作者:劉剛

摘要:我國經濟經過多年高速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長期以來積累的經濟問題在當下呈現出集中爆發的態勢,這給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如何消除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進而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正在不斷地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本文通過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進行總結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解決我國經濟發展的隱患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宏觀經濟;運行;隱患;策略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0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一直維持在一個高位,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經濟規模已於2010年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經濟規模的膨脹是建立在投資拉動、政府主導以及粗放發展的基礎之上,這種模式本身不具有可持續性,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盡管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麵良好,但是經濟發展中的不穩定因素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決,必然會危及到宏觀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質量。

一、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

我國經濟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是多方麵的,本文從供給失衡的視角出發來進行闡述。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是通過供給之間的匹配實現的,目前我國宏觀經濟中的不穩定因素基本上都可以歸結到供需失衡這一層麵,具體分析如下:

從供給方麵來看,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供給過剩,我國眾多產品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例如水泥、鋼鐵、紡織品等等,產能的過程一方麵意味著資源的巨大浪費;另一方麵意味著供大於求,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而目前我國在上述行業的投資力度依然沒有減緩,這進一步加劇了產能過剩。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來看,一旦產能過剩積累到一定程度將會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供給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結構的失衡,即我國社會產品的產出結構失衡問題極為嚴重,目前我國經濟結構存在嚴重的缺陷,即產能過剩的行業基本上都是屬於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汙染的行業,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更多的是依賴能源消耗,其發展是以環境汙染為代價的,鑒於資源的有效性,如果不盡快進行產業結構方麵的調整我國經濟的發展的基礎必然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從需求方麵來看,我國需求不足是製約當前宏觀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長期以來是依靠投資、消費以及外貿這三駕馬車,而從發達國家的需求結構來看,消費往往占到一國GDP的70%以上,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1/3左右,外貿占GDP的比重高達30%以上,內需額不足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不牢,一旦外貿以及投資出現波動,就會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衝擊,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我國經濟外需急劇萎縮,就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衝擊。目前在消費需求方麵的不足有著多方麵的原因,社會保障缺位、房價高企、通過膨脹等,都大大削弱了居民的消費需求,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宏觀經濟的健康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