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改革的創新理念分析
財經縱橫
作者:李寶軍
摘要:二十一世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這對於形成並發展於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工作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顯示出了一定的滯後性。在社會經濟環境的變換之下,作為經濟主體的傳統會計工作越發需要創新和改革,本文將以當前的知識經濟環境為背景,概括傳統會計工作將要經受的挑戰及改革的必要性,並針對其創新路徑和理念作出分析。
關鍵詞:知識經濟;會計改革;創新理念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知識經濟影響下的會計環境變化現狀
所謂知識經濟,是指依托於知識、信息的產生、分配以及使用的一種經濟。它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傳統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及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工作麵臨經濟的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化等特征,這必然使會計工作麵臨巨大的衝擊和挑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傳統會計理論及相關體係也提出了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會計要素這一概念被注入了新的內容;會計的職能由以核算為主轉向以預測管理和決策為主;會計模式隨著經濟背景的變化而改進;使得建立更加完善的財務體係;研究對象的範圍將得以擴大,變得趨向綜合化和邊緣化;財務報告體係日漸完善,法規化進程加快,也越來越國際化;需要從事會計的人員具備更加廣闊的視野和創新能力。作為管理活動和財務信息的處理係統,會計受到時期背景經濟的影響和製約比較大,所以,會計必須重新構建會計模式,來迎合知識經濟時代要求,隻有與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一致,為社會經濟環境服務,才能會使會計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繁榮和增長。
二、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職能創新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知識時代的到來,科學的技術環境也有了新的變化。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中,往往要從事繁重的核算工作,而對於知識經濟的要求,會計工作轉型為管理核算。這樣一來會計人員就必須要拓寬自己的核算範圍,使得自己的核算工作更全麵、更細致,並且還要做好會計管理工作,用知識武裝自己,與現代接軌。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管理在會計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會計管理的任務,一是監督企業經濟行為,檢查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和遵紀守法情況。二是在於通過對經濟活動的會計管理,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編製財務計劃並組織財務活動。三是考核經營業績,分析計劃執行情況,挖掘潛力,提出改進措施,提高經濟效益。在知識經濟社會背景之下,會計的重心應有所凸顯,是管理。建立以會計管理為核心的會計核算模式是迫切需要的,這種管理核算型會計模式的基本架構是:建立開放型的會計信息係統;建立知識型的會計管理係統;建立服務型的會計市場係統;建立調控型的會計組織係統。
三、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改革的創新理念
1.對會計核算內容的創新包括以下方麵:一、對無形資產進行改革的相關內容。無形資產是知識經濟時代創造企業價值的一大驅動因素。企業進行的創新、人力資源實踐以及組織設計等稱為非物質形態價值。所謂無形資產,可將其基於企業價值創造定義為創造非物質形態價值的源泉。如果沿用曆史成本原則對無形資產進行核算,將企業創造的無形資產物質化卻不能在企業財務報表上有所反映,忽視無形資產在企業的盈利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就會導致企業因不能準確把公司財務狀況及經營狀況提供給投資者、債權人而對投資者、債權人進行誤導,因此,對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尤其是自創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亟待改進。二、建立針對管理核算的會計模式。在現代知識經濟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飛速發展,對企業的生產、研發、采購等活動都需要采取高科技管理,這也致使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會計能夠對曆史成本進行核算,參與對當下成本控製的決策,並對未來成本進行預測,用會計專業知識來分析、了解市場,對經濟或非經濟、有利或不利、內部或外部的種種因素和風險進行評估,從而有效防範、化解風險,達到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