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郵政金融業務發展思考
金融天地
作者:夏桂海
摘要:農村郵政要保持以郵儲為代表的郵政金融業務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調整發展策略,優化業務結構,拓展經營品種,創新營銷方式,在繼續壯大郵儲餘額的同時,逐步提高向農民提供多種金融服務的能力,開辦代理保險、代收代付等金融套餐業務,不斷適應市場新的需求。
關鍵詞:企業經濟管理;農村郵政金融;業務發展
中圖分類號:F6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存在問題
回顧近幾年農村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在業務發展中尚存在的不足:
1.儲蓄餘額規模在當地金融市場占有率不高,且存款結構未得到有效改善,活期比例仍在原有水平徘徊。2.代理類業務發展不平衡,保險業務發展較快,基金、理財發展明顯滯後,尤其是針對一些高端客戶的理財類產品較少。3.窗口硬件建設與同地區銀行網點相差很大。自助銀行設備布點較少,不能適應客戶個性化需求。4.營銷能力不強,營銷體係建設推進緩慢,基本上還是依靠傳統人海戰術、網點營銷等方式開展產品銷售。5.儲蓄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金融代理類業務的發展使窗口的業務量急速增長,現有人員滿足不了業務發展需要。6.郵政儲蓄的管理體係和內部流程沿襲了計劃管理體製的特點,內部流程繁雜,工作效率不高,影響了網點應對市場變化和市場競爭的反應能力。7.各網點對金融業務的認識存在差距,發展不平衡。
二、對策
(一)調整整體推進的郵儲發展策略。要強化三個方麵的工作:一是要在投入上向農村網點傾斜。要客服搞“麵子工程”,使農村網點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二是要在發展上向農村網店加大壓力。要製定突出農村郵儲發展的指導性方案。將餘額淨增的希望由原先的大部分寄托在城區市場,逐步改變為“城鄉並重”。三是切實抓好代發工資、商易通和綠卡通業務的發展。在發展中要把重點放在中小客戶和新開辦的企業上,根據客戶的需求設計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提高開發的成功率。
(二)優化郵政金融業務的結構。企業追求的目標就是效益最大化,調整結構、獲得盡可能多的收益是市場機製作用的必然結果。當前,農村郵政尤其要優化賴以吃飯的郵政金融業務的結構,努力提高企業的收益水平。一是要優化郵儲業務的定活比例結構。郵儲轉存款政策新老劃斷之後,郵儲業務的定活結構比例調整顯得尤為迫切,其直接關係著郵儲業務成本,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收益。農村郵政應製定出激勵攬收活期存款的專門辦法,以此調動郵政職工協調發展存款比例的積極性,廣泛發展個體工商戶、經營戶的營收款和綠卡業務,擴大綠卡業務的交易量,不斷提高活期餘額比例。二是要優化郵政金融業務的結構。隨著國家對儲蓄存款利率的幾次下調,郵儲收益率持續走低,尤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使郵政儲蓄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下降,發展代理保險等郵政金融中間業務已成為農村郵政的必然選擇。在調整郵政金融業務結構的過程中,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正確處理兩個關係:一方麵要正確處理代理保險等中間業務與郵儲的關係。開辦代理保險等中間業務可以整合郵政金融業務,把業務做大做強。農村郵政有少數同誌認為開辦諸如代理保險等中間業務會影響郵儲的發展。事實上,中間業務的開辦,有利於郵儲凝聚人脈,增強社會滲透力和影響力,從而實現郵政金融業務共同發展。另一方麵要正確處理規模與效益的關係。在調整結構、發展中間業務的起步階段,為了占領市場,把所取得的收入直接用於業務發展,從短期看效益並不明顯。但是,隻要長期堅持下去,最終得到的是中間業務的長期效益,其一旦形成規模,就會發展成為“第二郵儲業務”,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當然,調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必須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調整中發展的原則,不斷提高郵政金融業務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