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1 / 2)

淺析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

產業經濟

作者:董國慶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現代物流區別於傳統物流的根本標誌,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中應用水平較低的狀況,已經成為製約我國物流發展的技術瓶頸。物流信息化發展勢在必行。物聯網技術出現對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快捷具有重要意義,物聯網技術必將對物流行業信息化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物聯網技術簡介

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係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具有兩個特征,一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二是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

利用物聯網技術如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傳感器網絡、無線通訊等智能化采集技術,將物與物連接起來,過程無需人的幹預,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當今社會已開始出現許多“物-物”聯網的應用,如裝有GPS衛星定位係統的運輸車輛,以及裝有RFID射頻識別芯片的集裝箱,可以自由通過不停車收費站,在無人化碼頭自動完成裝卸。

二、物流信息化現狀

1.企業對信息化監控不夠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架構龐大、項目眾多的係統工程,為了避免繁瑣,很多物流企業將軟件信息係統外包給軟件開發商,這樣隻能解決物流中的某一環節,缺乏統籌,甚至會出現軟件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導致企業出現監控的盲點,信息溝通不暢。

2.信息化建設意識落後

物流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物流企業未來發展的製高點,是現代物流企業的必然趨勢。在RFID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價格壓力下,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麵的意識不強導致產品的推廣和應用的範圍很小。另外一些小型作坊式的信息技術企業通過仿製和盜版以低廉的價格擾亂市場,形成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導致高新技術在我國物流發展的普及程度不夠。

3.信息化發展不平衡

有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已有相當一部分物流企業已經采用了包括通信網絡、條碼、RFID、GPS、物流自動化係統、物流管理軟件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改進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但已經全麵采用物流信息化參與企業管理和作業的企業隻占到行業總數的39%左右,大部分企業仍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等傳統方式,物流信息化的整體水平很難滿足企業高效運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另外,物流的信息化和標準化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信息化離不開信息的標準化,標準化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特別是RFID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將會涉及越來越多的標準,這些問題的解決將大大加快我國物流信息化、標準化建設的進程。

三、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信息化中的應用

1.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常稱為感應式電子晶片或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電子標簽、電子條碼等等。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追蹤,信息自動采集,倉儲應用,港口應用,郵政快遞等。RFID技術在生產環節確保對產品的質量控製和追蹤。在儲蓄環節,RFID技術能夠高效完成倉儲計劃、取貨計劃、裝運計劃,提高物流的效率。在運輸環節能夠方便對貨物進行管理,提高收貨人和發貨人工作效率。在配送環節可以提高分揀和分發的效率和準確率。在銷售環節能夠改善零售商的庫存管理水平,實時跟進庫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