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辦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探析(1 / 3)

民辦高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探析

文化經濟

作者:陳波

摘要:本文通過運用核心競爭力理論,探討了我國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特征與要素,對民辦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民辦高校發展的戰略與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戰略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2

我國的民辦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曆經30多年的恢複與發展,現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關資料顯示,截止2011年底,全國民辦高校達到1400多所,中國民辦高校學生人數達500萬人。可見,近幾年的民辦高校呈現出高速的發展趨勢,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提高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使其在高校競爭中獲得優勢,是民辦高等教育乃至整個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及構成要素

1.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定義

迄今為止,競爭力理論研究被公認的有兩個:一是哈佛大學麥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另一個是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世界競爭力研究理論。根據這兩個理論,競爭力被歸納為是一種可以持續發展能力。1990年,美國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哈默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第一次提出核心競爭力。把核心競爭力真正引入我國教育界,是2006年,曹勇安所提出的,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競爭性能力。據此,本文得出,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是指民辦高校在發展中,根據自身的優勢,進行創新,獲得獨特的不易被競爭者模仿的優質教育資源,並使得其獲得良好的持續的發展趨勢的綜合能力。因此,核心競爭力是民辦高校在常年的發展過程積澱而成的,有價值含量,無法模仿,具有穩定性和長生命周期。

2.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民辦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單一的,是各種資源的整合,由一係列要素組成,首先需對核心要素進行識別與確定。

(1)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民辦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也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有了好的教學質量,才能使得民辦高校立於不敗之地。

(2)特色。民辦高校是否具有獨特的特點,這在招生過程中是否能吸引學生起到關鍵的作用。要有核心競爭力,就必須有特色,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樣才能領跑市場。

(3)師資。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不可置疑,師資是民辦高校重要的資源之一。優良的師資是辦校的前提,師資的質量將會決定學生專業水平的高低。

(4)就業。就業是民辦高校發展之本,學有所成,學有所用,檢驗民辦高校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學生就業率。

(5)管理。民辦高校缺少完善的管理體製,將無法凝聚辦學資源。不斷創新的管理體製與機製,能利於提高民辦高校的管理水平與效益,使其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經濟效益,贏得社會認可,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二、民辦高校的現狀

1.我國民辦高校發展的模式

縱觀目前存在的民辦高校模式,我們可以從其資金來源上與運作方式上進行分類,可以分為下麵常見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