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經濟增加值

經管視線

作者:周誌萍

摘要:在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經濟增加值是一個核心指標,本文對這一指標作簡單解析。

關鍵詞:國資委;經濟增加值;優越性;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1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已經走向價值管理的時代,價值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為此,國務院國資委於2009年12月發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將經濟增加值作為對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的重要考核指標。

一、國資委關於經濟增加值的相關規定

1.定義

是企業投資資本收益超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部分的價值。

2.計算公式

經濟增加值 = 稅後淨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 稅後淨營業利潤-調整後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後淨營業利潤=淨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調整後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二、與傳統的業績評價係統相比,經濟增加值評價係統具有以下方麵的優越性

1.能客觀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經濟增加值考慮了全部資本的成本,計算的是經濟利潤,而會計利潤隻考慮債務資本成本,將權益資本成本排除在外,無疑虛增了利潤。經濟增加值衡量企業獲取的利潤是高於還是低於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隻有高於投資者所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即經濟增加值大於零,該利潤才是企業真正的利潤,如果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低於企業的所有資本成本,說明企業實質上發生了虧損。

2.能更好地協調各部門的行動。大多數企業在不同的業務部門使用不同類型的業績評價指標,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往往導致不同部門各自為政。以經濟增加值為指標對企業所有部門進行業績評價,為各部門提供了統一業績評價標準,避免內部決策和執行的衝突,加強各部門的溝通,提高企業的團隊意識,使企業內部上下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進。

3.能促進技術創新。在現有的會計核算模式下,研發費用、無形資產攤銷作為期間費用抵減當期利潤,無疑影響經營者的當期業績,所以經營者不希望把錢投到研究和銷售推廣上。經濟增加值把對研發費用、無形資產投資作為資產負債表中一種需要培育的新型資產,這些資產會在將來的經濟增加值中相應攤銷,從而鼓勵經營者進行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投資活動。

三、經濟增加值的政策導向

1.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

傳統的淨資產收益率采用的利潤是會計利潤,沒有考慮股東投資的成本,而經濟增加值考慮到了資本成本,用稅後淨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餘額作為指標來考核。所以,經濟增加值作為業績評價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淨資產收益率指標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