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規模化發展與組織結構的思考
經管視線
作者:王樹春
摘要:發展是國有企業的重任和使命,也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企業隻有做大做強,才能搶占市場製高點。而企業做大做強,必須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企業的生產規模決定了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企業戰略發展目標又決定了企業的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配置。本文簡單介紹了國有企業發展規模化的必要性,然後討論了國有企業發展規模與組織結構的關係、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的配置,最後討論了組織和戰略與國有企業發展的辯證關係。
關鍵詞:國有企業;規模化發展;組織架構;發展與組織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1
筆者認為,在實現國有企業發展規模的前提下,戰略規劃與組織配置的關係表現是戰略規劃應當從組織配置出發,而在戰略實施過程當中是組織支撐起戰略落地。
一、國有企業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是國有企業的必然選擇。也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途徑。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麵分析了國有企業規模化經營的深刻意義。
首先,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實現收益水平的提高。傳統體製下,國有企業各自為伍,資源分配不均使全國和各地產業布局及產業結構不合理。其次,可以避免企業惡性競爭,提高國有企業整體實力。改革開放後,經濟主體趨於多元化,地方經濟發展迅速,一時間家電、機電等作為重點產業來扶持,於是造成各地區產業結構趨同的態勢,最終導致一些不正當競爭出現。所以,對國企進行規模化經營,增強企業實力顯得尤為迫切。最後,有利於培育我國的大企業集團。要對國企實施規模化經營就需要對現有國企進行優化重組,這也為我國以優勢企業為龍頭、組建大企業集團提供機遇。培育和組建大企業集團是形成國有企業新優勢的需要,它既能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還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更有利於實現“兩個轉變”。
從上述闡述中看出國有企業規模化發展和做大做強的必要性。但是國有企業要做大做強需要多方麵的因素,例如:市場、產品、管理、品牌等等,但歸根結底人的因素才是首要的,不能忽視。組織規模應和國有企業的發展相匹配。
二、戰略規劃從組織出發,組織支撐戰略落地
國有企業要想適應不斷擴大的生產經營規模需要,組織管理結構的配置應隨著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而擴大,隻有這樣才能使組織結構適應國有企業的發展需要。
企業組織結構是保證戰略實施的手段,它在戰略實施過程中主要起發展協調的作用。組織機構可以將戰略計劃體係融入到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從而使戰略和發展規劃轉變為實施行動。“沒有合理的組織結構,戰略實施就成了‘無本之木’。企業應根據戰略要求,適時調整組織結構,真正做到組織支撐戰略”。
錢德勒有一個著名結論:組織結構服從戰略。①它指出當企業選擇了一個新的戰略以後,由於管理人員在現行結構中擁有既得利益,或對經營管理以外的情況不夠了解,或缺乏改變結構必要性的認識,使現有結構不能較快發生變化與新戰略同步。直到管理問題暴露無遺,企業才把組織機構問題提上日程。經過對組織機構的變革,戰略實施的效果才能得到改善。組織機構需要適應戰略的需要,當戰略變化時企業的組織機構也要隨著改變,也就是說這兩者之間是相匹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