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政風險研究
財經縱橫
作者:蔡水聲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所引發矛盾日漸尖銳的條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麵臨越來越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壓力,我國財政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嚴峻地挑戰,這成為影響我國未來宏觀經濟發展與政策走勢的重要因素。為此,正確地認識和有效地防範我國財政風險,確保財政可持續發展和財政實力地不斷增強,對於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財政風險;研究
中圖分類號:F8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1
一、當前我國財政風險的表現
1.財政收入風險分析
衡量財政收入風險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目前我國的這一指標很不樂觀。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低而帶來的風險是相當大的,不僅影響國家機關的正常運轉,而且造成社會經濟發展缺乏支撐,對我國社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極其不利。財政收入結構風險主要是指財源結構單一而形成的風險。目前我國財政收入主要依賴企業,如果企業一旦出現經營風險,生產銷售下滑,那麼我國財政收入必然受到很大的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風險必然會危及政府財政收入。
2.財政支出風險
財政支出是財政職能得以實現、財政作用得以發揮的媒介和載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資金的稀缺性要求財政支出有效率。我國目前財政支出狀況離效率目標還相距甚遠,財政支出負擔沉重,支出結構不合理,財政支出效率低下問題十分嚴重。財政支出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財政收入規模不能滿足支出不斷增長的需要。近年來隨著各項法律法規的不斷出台,對財政支出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各級政府、人大都製定了名目繁多的法定支出比例和增長速度,使財政支出呈現剛性增長,從而形成供給不足需求過旺的支付危機。二是財政支出結構失衡,財政支出不堪重負,嚴重製約著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財政債務風險
大量債務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級政府行政幹預的結果。長期以來,財政周轉金、國內外專業項目貸款等政府債務沒有形成歸口管理,許多債務到期時,由於各個主管部門及項目單位不能及時還款,上級則采取預算扣款的辦法硬性索債,到這時財政部門才被迫介入,給財政平衡增加不可知的難度。我國國債增長速度遠高於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加之管理手段落後,國債的使用效率不高。
二、導致財政風險形成的原因
1.現行體製問題
我國現行分稅製存在過渡性缺陷:我國實行分稅製財政體製改革後的十多年來,已初步建立起財政與經濟、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良性循環機製,但各級政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各級政府事權和財權不統一,支出範圍劃分不清;中央財權過分集中,地方財政可支配財力相對減少等方麵的問題,造成財政收入不穩定等財政運行中的風險。
2.財政預算管理不力導致支出膨脹
由於各級政府缺乏合理、完善的預算管理製度,導致各項支出超出計劃之外形成支出膨脹。同時傳統的預算僅僅知道現金流量,不考慮負債的增加,也不考慮或有債務,不考慮財政的過去承諾所引發的未來成本,帶來財政成本的轉移;預算外收入、製度外收入的膨脹影響了財政抵禦風險的能力,大量財政性資金遊離於財政預算管理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