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經驗和教訓都告訴我,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維想不出合乎印象的答案,不妨跳出固有印象的桎梏,遵從邏輯的規律。
於是,我將眼前看到的光點當作是一種從未接觸過的全新事物來看待。既然是全新事物,並且看起來沒有什麼危險性的樣子,我當然要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對眼前的光點進行望聞問切。
所謂望聞問切,乃是中醫裏麵的4種診斷方法。
望,指觀氣色,望五官而知五髒,望舌痰而知病灶。
聞,指聽聲息,聞語音而知寒熱,聞體味而知病邪。
問,指詢問症狀,問病情而知因由,問疼痛而知喜惡。
說開又說。關於問診,其內容涉及範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非常重視。在中醫裏,問診包括問病痛情況、生活史、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起病情形、當下症狀等等。據傳,明朝張景嶽曾編有十問歌: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謁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叁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切,指摸辨脈象,摸脈而知盛衰,辨脈而知虛實。
中醫四診,僅切脈就要辨別浮脈、沉脈、遲脈、數脈、細脈、微脈、弱脈、實脈、洪脈、弦脈、緊脈、滑脈、澀脈、濡脈、芤脈、結脈等11種到底是其中哪一種,辨別難度大,必須結合望、聞、問綜合分析,才可以最終作出判斷。
正因為中醫初學容易理解、深究難以有成,很多人都說:沒有醫死過幾十個人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老中醫。即便如此,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傳承至今,全國人口還依然傲居世界之巔,這讓我無時無刻不感到自豪。
正如我看完整本食譜都做不出一道像模像樣的菜,我看過14本中醫專業著作、其中不乏手抄孤本和盜版濫本,即便我知道用手指按在腕後撓動脈搏動處給人把脈,但是卻不明白到底應該怎麼辯證。我知道,我是聰明的,我沒有學會把脈並成為出名的老中醫隻是因為我沒有醫死過人。每念及此,我都覺得自己愧對中醫文化。
為更好地傳承中醫文化,我對牆上的很多光點都進行了望、聞、問、切,因為那些光點都沒有五官、舌頭、髒腑、脈象,我勉強可以認定:這個全新事物不是人類。
既然不是人類,那就好辦了。
我靜靜看著那象征積極進取者的光點,輕輕念道:“章節發布請仔細核對章節發布3日之後不再允許修改如果3日後還須修改則需要聯係編輯退回!炸裂吧!積極進取者!”
熟悉的話,像咒語一樣響起。
我不是巫師,隻是一個玩心驟起、剛剛開了一個玩笑的孩子,卻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