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不外乎寄托二字,別無所求。
說起來,我有個挺聊得開的同事,一直都有說有笑,但因為最近親戚好心要撮合我們,弄得那同事看我的眼神都變了,真是無奈。我跟親戚說明了我無意於此,也像無事人似的拉著別的同事找機會跟那同事消磨著不該有的尷尬,總算擺平了。這類麻煩事不是我喜歡招惹的,但既然我脫不了關係,我總得做些什麼。太多的責任感我是沒有,但最起碼不能耽誤了人啊。
還有的就是英子,我曾想過要給她幸福,但她有著很多顧慮,硬要打消那些顧慮會讓她承受莫大的壓力。曾說過要帶她去海邊,那是很美好的憧憬,也是很自私很幼稚的想法,因為我當時隻想著給她一個積極的、實在的、值得期待的目標,卻沒想到會給了她額外的傷痛。如果可以,我情願不曾有過那些念頭,那樣她也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了。隻要她可以開開心心地生活,病痛不那麼多,我就心滿意足了,是不是跟我在一起我並不在乎。 關於感情,我想我跟30多歲的剩女以及4、50歲的獨男是差不多一個體會的,性致來了難免會想做一下,過後終究要麵對平淡得有些殘酷的油鹽醬醋。
如果我還有更多的時間,我想我也會跟現在很多夫婦那樣,忙的時候發發牢騷、閑的時候去去旅遊、偶爾搞些意外的浪漫、甘心活到兒孫問我什麼是老人斑。
在微博的收藏裏,我有一句看了又看的話:愛的解釋很簡單,就是有個人直到最後也沒走。我想我是沒多少愛的,因為我總是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因為我總是害怕有一天也難免成為心愛的人抱怨的對象,不能總是給予滿意的幸福是我最害怕的。所以我寧願一點幸福都不給,努力讓旁人都更好地去爭取,如果因此而遭到誤解,那是我做得還不夠好。
有人說,世上沒有人需要拯救,也沒有人可以自命救世主,這話我深深讚同,我也沒覺得旁人需要我的救助,但我真心覺得他們應該過得更好的,也真心希望他們過得更好,以我認可的方式活得更好更自在一些。
當今世上知道“福”這個字的古義的人並不很多,其實很久以前祈福是祈求禍害降臨己身以求旁人安樂的意思。福禍相依,無人能辨,利害相衡,取其左右。如今我躬身踐行這個古義,似乎是有些與時相違了。也許我的做法有誤,但我看到我的所作所為帶來的確是利大於弊,我也隻能繼續下去。
時間跑到2014年4月25日了,囉裏囉嗦又說這麼多,也不知會不會成了遺言。如果真成了遺言,我希望我的骨灰不要入土,正如我在很久以前寫過的話:
古今往昔,了無遺憾;
吾願吾身,隨風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