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生理功能紊亂的現象,往往會導致或促使軀體疾病的發生,而且當恐懼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使人的知覺、記憶和思維過程發生障礙,失去對當前情景分析、判斷的能力,並使行為失調。如旅館失火時,住在旅館的人常常顯得慌亂、緊張、不知所措、爭先恐後往外跑,跑不出去就跳樓。
這些危害,是極大的。所以心理學家對恐懼心理的治療研究一直頗為熱衷。
經研究發現,人類之中存在很多恐懼的病態現象,並將其命名為恐怖症。沒錯,是恐怖症,而不是恐懼症。
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經症。患者對某些特定的對象或處境產生強烈和不必要的恐懼情緒,而且伴有明顯的焦慮及自主神經症狀,並主動采取回避的方式來解除這種不安。患者明知恐懼情緒不合理、不必要,但卻無法控製,以致影響其正常活動。
經梳理,心理學界普遍將恐怖症歸為3類。
第一,是社交恐怖症,主要是在社交場合下幾乎不可控製地誘發即刻的焦慮發作,並對社交性場景持久地、明顯地害怕和回避。具體表現為患者害怕在有人的場合或被人注意的場合出現表情尷尬、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怕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回避誘發焦慮的社交場景,不敢在餐館與別人對坐吃飯,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尤其回避與別人談話。赤麵恐怖是較常見的一種,患者隻要在公共場合就感到害羞臉紅、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有的患者害怕看別人的眼睛,怕跟別人的視線相遇,稱為對視恐怖。
第二,是特定的恐怖症,特定的恐怖症是對某一特定物體或高度特定的情境強烈的、不合理的害怕或厭惡,在兒童時期多發。典型的特定恐怖是害怕蜘蛛、蛇等動物、風暴等自然環境、血、注射、高度以及高處、密閉空間、飛行等特定情境,患者會因此而產生回避行為。
第三,是場所恐怖症,不僅害怕開放的空間,而且擔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難以很快離去,或無法求援而感到焦慮。場所恐怖性情境的關鍵特征一是沒有即刻可用的出口,因此患者常回避這些情境,或需要家人、親友陪同。
關於恐怖症的產生機理,心理學家們也有過研究,認為尚無明確證據表明遺傳因素在該病的產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發現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於幼稚、膽小、害羞、依賴性強和高度內向。在恐怖症發病中,心理社會因素常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
比如某人遇到車禍,就對乘車產生恐懼。比如被狗咬過的人怕狗、打過敗仗的人特別害怕打仗等,某些有意識的個體可能在焦慮的背景上恰巧出現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發生急性焦慮而對之發生恐懼,並固定下來成為恐怖對象。也就是說,對特殊情景與物體的恐怖,可能與親身經曆有關,父母的教育、環境的作用都會有所影響。
心理動力學派認為,恐怖是被壓抑的潛意識衝突的象征作用和置換作用的結果,條件反射和學習理論在該症發生中的作用是較有說服力的解釋。
以上種種,足以說明麒麟對芬狄詩的恐懼絕對不是平白無故、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