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6介紹,我的戰鬥技巧(1 / 2)

0456介紹,我的戰鬥技巧

匡勝西的說法,可以說是打開了我認知理解特異能力的另一扇大門。不過,怎麼說、怎麼看,終究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在匡勝西提出那個發人深省的說法之後,黃大哥就笑了笑,說:“既然你認為戰鬥技巧也是特異能力之一,提升戰鬥技巧又何嚐不是改善特異能力運用方法呢?”

黃大哥這招,就是所謂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借別人的論據辯駁別人的理虧”。雖然像我這麼熱愛和平的人不應該在這個時候為黃大哥喝彩歡呼,但是黃大哥說得很有道理、連匡勝西都沒有找出更多的理由來反駁,我實在忍不住以安慰的語氣、以“技多不壓身”之類的道理勸說匡勝西。

隨著匡勝西心悅誠服地點頭認錯並主動說要好好學習戰鬥技巧,也隨著黃大哥讓我好好介紹一下戰鬥技巧,我就開始好好介紹戰鬥技巧了。

首先,我國自古便有十八般武藝。2010年5月18日,我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申報的“十八般武藝”入選。

該十八般武藝源於我國傳統的十八般武藝。相傳500年前,年邁的洪鍾在辭官回鄉後,為慶豐年、祈社安而重視端午節龍船勝會活動,又為改良民風、強民體質而修訂出十八般武藝。

那十八般武藝,是將兵器與生產、生活工具結合改製出的一些兵器的另類,同時編排武藝108法。這些村民們自己改製的兵器均為木質,更便於就地取材,色彩斑斕,古色古香,形式上與傳統的18件兵器大相徑庭。其為龍刀、鳳刀、三尖二刃刀、尚陽刀、兄弟刀、金剛傘、大劈鎖、龍魚斧、筆藝抓、文耙、武耙、陽鏜、陰鏜、李公拐、方天戟、金瓜錘、棗逆錘。其中文耙、武耙、棗逆錘、大劈鎖由農具改製而成,大劈鎖據說是根據方臘所使鍘刀改進的兵器而成,龍魚斧由程咬金的開山斧改製,陰鏜、陰鏜出自花和尚魯智深的日月鏟,李公拐自然源自八仙過海中鐵拐李手中的家夥。

既然介紹開來了,我就順口介紹吧。

其實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五常、西溪一帶的許多村莊都有類似的十八般木製兵器,但在漫長的歲月裏都遺失了。現在,隻有發源地五常街道五常社區至今尚保留著200多年前傳下來的唯一一套十八般木製兵器。

說完兵器,然後我就要開始介紹怎麼打架了。是的,打架,至於用不用武器,後麵再說。

在所有打架之中,街頭打鬥是最常見的,顧名思義就是在街頭進行無規則無限製無裁判的打鬥。通常,街頭打鬥的結果是以一方失去戰鬥能力或者失去意識、失去生命、一方知難逃退而結束。

為免引起誤會,我有必要嚴正聲明,街頭打鬥與擂台格鬥是完全不同的事情。空手道黑帶運動員被混混用酒瓶砸死、柔道運動員被歹徒用匕首殺成重傷、練習了數年或者數十年的武術的人在遇到街頭打鬥或者麵對不法侵害的時候身受重傷或者一命嗚呼等等,這樣的事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