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追問,我才艱難地確認胖肥所說的“生孩子”真的就跟普通人理解的“生孩子”那樣。嚴格說來,外鄰族在胖肥他們那個世界裏所充當的角色就相當於螞窩裏的蟻後。
根據科學家們對螞蟻的研究可知,螞蟻是以兩性婚飛相識結交為起點的群生生物。那個起點的過程,大概就是2隻不同性別的螞蟻在相識並一見鍾情之後,在飛行中或飛行後交尾。
雄性螞蟻壽命不長,會在交尾後不久死亡。蟻後作為蟻群的創始人,在光榮地完成了交配的任務之後,就由空中降落到地麵上,在地下選擇適宜的土質和場所築巢。通常蟻後會將自己的四翅從根部折斷,獨自挖一個直徑10餘毫米的豎井直通地下。在深約30公分的地方,蟻後會為自己開辟一個寬度約6公分的小房子,然後在裏麵繁殖自己的後代。
藏在與世隔絕的洞裏,蟻後不僅僅要警惕其它動物的侵略,更要趕在身體衰弱之前繁育出足夠多和足夠強壯的螞蟻。如果要說得文藝一點,可以說:許多完成婚飛交配工作的蟻後還沒等到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就與世長辭,那些成功建立起自己王國的蟻後必須忍受極端的孤獨和危險與時間賽跑。
在建立王國最初那段時間裏,蟻後的能量完全來自於那折斷的四翅的肌肉和體內的分解和代謝。待體內的卵發育成熟產出、小幼蟲孵化出世,每隻幼蟻的食物都由蟻後嘴對嘴地喂給,直到這些幼蟻長大發育為成蟻,並可獨立生活時為止。其體重一天天地變輕,處於餓死與新生的十字路口,但仍然必須小心地產卵與侍弄菌園。等待第一批成年工蟻長成後,蟻後的食物才會有新的來源。
工蟻們會挖通隧道,去巢穴外麵找回新鮮樹葉、嚼成糊狀、塞進菌園、完成整個育菌工作,待真菌長成後,取出來供給蟻後吃。
因為最初一批工蟻的生長完全靠蟻後所攜帶的能量生活,在封閉的巢穴中沒有任何能量的補充,所以蟻後必須控製好最初一批工蟻的體格大小。這時候的蟻後就完全像一個剛剛創業的人士,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不容許出現任何一點差錯。如果培育出一隻兵蟻,甚至是一隻體型較大的糧秣蟻,有限的資源就會被完全消耗殆盡。那麼,蟻後不但無法創建一個龐大的螞蟻王國,就連自己的生命也將毀於一旦。
工蟻長成之後,隨後會進一步擴大巢穴麵積,為越來越多的家族成員提供住房。直到那時,蟻後就會進入全力生產模式,成為整個群體的核心部分。
作為生產者,蟻後的體型是整個群體當中體型最大的,負責不停地生出新的卵來繁衍後代。工蟻的體形則小得多,負責覓食、遷徙、保衛等工作。通常人們看到的搬著東西的螞蟻就是工蟻,母蟻呆在蟻巢深處,除非蟻巢遇到很大的危險或者要遷徙,否則絕不露麵。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裏,很多人都通過各種途徑看過原本應該深藏地下的蟻後的形象。其實拖著長長的屁股的蟻後是白蟻的蟻後,白蟻的蟻後和螞蟻的蟻後是不同的。白蟻的多年生蟻後由於蛋生太多太快生腫了,生殖腺發達,腹部極度膨大,而螞蟻的蟻後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