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3聲音,我聽到的畫麵
在胖肥一隻接一隻地把那些誑獸都殺掉的時候,我敏銳地發現實驗室的範圍隨著吞噬誑獸的數量增加而略有擴大。因為我還閉著眼睛,所以發現這個情況主要是靠聽覺。
所謂聽覺,是指外界聲波通過介質傳到外耳道再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通過聽小骨放大之後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纖毛細胞而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著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的最終結果。
如果隻是那麼簡單地說,可能會有人對聽覺產生誤解。其實聲波引起鼓膜振動之後會通過聽小骨而傳達到前庭窗,使前庭窗膜內移,引起前庭階中外淋巴振動,從而蝸管中的內淋巴、基底膜、螺旋器等也發生相反的振動。封閉的蝸窗膜也隨著上述振動而振動,不過其方向與前庭膜方向相反,起著緩衝壓力的作用。基底膜的振動使螺旋器與蓋膜相連的毛細胞發生彎曲變形,最終產生與聲波相應頻率的電位變化,這就是所謂的微音器效應。
此外,聲音傳導除通過聲波振動經外耳、中耳的氣傳導外,還可通過顱骨的振動引起顳骨骨質中的耳蝸內淋巴發生振動來引起聽覺,那是人們慣稱的“骨傳導”。骨傳導極不敏感,正常人對聲音的感受主要靠氣傳導。
在一般情況下,人類聽覺的適宜刺激是頻率為16至20000赫茲的聲波,也叫可聽聲。不過,不同年齡的人的聽覺範圍不盡相同,小孩子能聽到30000至40000赫茲的聲波,50歲以上的人隻能聽到13000赫茲的聲波,一般人對16赫茲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聲波是難以聽到的。這也可以理解為小孩子能比成年人聽到更多的聲音,老年人很多都是耳背的。
反正都說到這裏了,我就順便介紹一下吧。習慣上,人們會把人類所聽到的聲音劃分為3個屬性:音強、音高、音色。
其中音強指聲音的大小,由聲波的振幅所決定,衡量單位為分貝,英文縮寫為dB,0分貝是指大多數正常人可覺察的最小的聲音的大小。音高指聲音的高低,由聲波的頻率決定,衡量單位為赫茲,應為縮寫為Hz。平常人們所說的長波是指頻率低的聲音,短波指頻率高的聲音。通常而言,由單一頻率的正弦波引起的聲音是純音,但大多數聲音是多種頻率與振幅的混合物。混合音的複合程序與組成形式構成聲音的質量特征,人們慣稱之為音色。音色的不同由發生物體本身,是人們區分發自不同聲源的同一個音高的主要依據。
我隻所以能發現實驗室的範圍在擴大,是因為我一直靠著實驗室的牆壁,而誑獸們在打鬥過程中落腳發聲的位置與我之間最大的距離有增大的趨勢。據此,我猜測實驗室的範圍正在擴大。
猜測之所以為猜測,是因為當事人不能確定自己的想法與事實相符。像我這麼謹慎的人,在發現那個情況之後,沒有立刻向誰求證,而是靜靜地等到自己的眼睛有所恢複之後,才慢慢睜眼自己確認。盡管,在睜眼之前我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在看到實驗室的時候,我還是感到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