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紮實實推進蘇北全麵小康建設
論壇特稿
作者:羅誌軍
【摘要】2014年12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的重要講話中鮮明地提出了對江蘇工作的總要求,就是緊緊圍繞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光榮使命,協調推進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這個總要求,也是江蘇未來發展的總命題、引領各項工作的總綱領。蘇北在江蘇發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江蘇的全麵小康建設,高度看蘇南,底線看蘇北。我們要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紮實推進蘇北全麵小康建設,努力實現人民群眾滿意的全麵小康。
【關鍵詞】 “兩個率先” 從嚴治黨 全麵小康建設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立足蘇北所處發展階段,在“兩個率先”的光榮使命中進一步明確定位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率先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兩個率先”光榮使命,飽含著新一屆黨中央對江蘇發展的期望。總書記指出,目前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推動全麵小康建設上,可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階段做一些基本現代化建設需要做的事情,但不能匆匆忙忙往基本現代化趕,再回過頭來補課。這對全省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對蘇北發展更具有現實針對性。
我們對蘇北發展的要求也一直十分明確,就是咬定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動搖,紮紮實實向前推進,強調蘇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責任更重大、使命更光榮。講責任更重大,是因為江蘇建成全麵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蘇北,沒有蘇北的全麵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全麵小康;講使命更光榮,是因為蘇北全麵小康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反映了江蘇“兩個率先”的質量和水平,離開了蘇北人民群眾高質量的“小康夢”,就談不上“中國夢”的江蘇篇章。
近年來,我們堅持把蘇北全麵小康建設作為推進全省“兩個率先”的重中之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突出任務,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推進沿海開發和“五方掛鉤”、“四項轉移”、南北共建開發園區,加強分類指導、實行“一市一策”,全力支持蘇北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我省專門召開的蘇北工作會議,對蘇北新一輪發展作出部署,提出以推進“六大行動”打好蘇北全麵小康建設攻堅戰。蘇北經濟社會發展保持良好態勢,主要指標增幅連續9年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升,2014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5萬元,全麵小康建設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但總體上看,蘇北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蘇南的43%和51%,有兩個省轄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僅有一個省轄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全省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蘇北,經濟薄弱村和重點扶貧片區全部在蘇北。綜合這些情況,我們對蘇北發展有兩句話的基本評價:一個是全麵小康建設取得的成績實實在在,實現程度不斷提高;另一個是內在要求和外部條件都發生了較大變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們對蘇北的全麵小康建設,既有充分的底氣和自信,也有著清醒的判斷和認識,特別是清醒認識蘇北全麵小康建設的階段方位,清醒認識全麵小康建設新的更高要求,清醒認識新形勢下全麵小康建設的艱巨程度,清醒認識全麵小康建設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要紮紮實實提高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質量和水平,使成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曆史檢驗。我們理解,這個質量,不僅看整個麵上的質量,還要看貧困地區的小康質量。過去的實踐也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越是接近預期目標,越容易密集地遇到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包括產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問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問題等。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外部發展環境、內部發展動力兩方麵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全麵小康建設當中還在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因此,在蘇北全麵小康建設上,我們作了進一步明確:整個蘇北都還沒有進入收官衝刺階段,所處的還是攻堅決戰階段;麵對的決不是拾遺補缺這麼簡單,要打的還是一係列的硬仗。在工作取向上,我們也更加重視實踐的引導,引導各級各地科學把握指標數字與質量水平、主觀感受與客觀評價的關係,強化問題導向,堅持更高標準,更加清醒理性務實地將全麵小康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以各揚所長、各具特色的“強、富、美、高”,建設精彩紛呈的新江蘇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為江蘇未來發展勾畫了美好藍圖。江蘇區域發展的差異性很大,各地的發展階段和基礎條件不同,對新江蘇內涵的把握和追求是一致的,但在具體實現的形態和水平上不可能整齊劃一,需要各地結合全麵小康建設實際積極探索,賦予具有自身特點的實踐內涵,以各揚所長、各具特色的“強、富、美、高”,建設精彩紛呈的新江蘇。在“經濟強”上,對蘇北來說追求的應當是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雙強”。與蘇南蘇中相比,蘇北的實體經濟發展雖然還不充分,但回旋餘地大,發展空間廣闊,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出更多富有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顯著提升,轉方式、調結構取得重大進展,實體經濟的產業比較優勢進一步彰顯,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打造“經濟強”的蘇北版。在“百姓富”上,蘇北表現最突出的是收入差距問題,但是在“富”的追求上還要有大民生視野,既包括物質生活的富足,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豐富,還包括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滿足,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在“環境美”上,蘇北的基礎和優勢都比較明顯,蘇北的美不同於蘇南的小橋流水,更多地體現為大山大水、大麵積的綠、大麵積的藍構成的生態畫卷。要把生態作為蘇北的生命線,把綠色作為蘇北的底色,下更大決心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努力實現城市融入自然,現代融入村莊,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蘇北人民擁有美好的生活家園。在“社會文明程度高”上,蘇北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既有古代的楚韻漢風,又有近代的紅色文化和自強不息的現代精神,要發揮好這個優勢,鑄強文化建設的“主心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共同的思想基礎,讓整個社會有共同精神家園,有良好社會風尚,有廣泛公平正義,有和諧社會秩序,讓崇德向善在蘇北大地上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