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定位兒童科學課堂的坐標點(1 / 2)

定位兒童科學課堂的坐標點

專題

作者:王春燕

在兒童科學教育這塊園地裏,很多東西被探究、實驗等科學課的專業名詞標簽化了,我國兒童科學教育價值取向的曆史性演變表明,在不同的時期,人們在兒童科學教育價值的認識上是有差異的。那麼當前在兒童科學教育的改革中,我們應該追求什麼、把握什麼呢?筆者認為,在屬於兒童自己的科學探索的園地裏,科學教育者所要做的是化“形”為“式”,目中有人,兒童科學教育應以培養兒童的科學素養為價值定位,以探究、體驗、發現為核心,追尋兒童科學教育的真義。

一、全人教育:確立以提升科學素養為核心價值的縱坐標

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具有真理與實用雙重價值。所謂真理價值是指科學追求真理和訴諸證明的基本價值,它包括作為科學結果的科學知識和在科學研究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所謂實用價值是指科學促進社會與人類發展的價值,是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價值體現。所以小學科學課堂不能片麵地理解為單純介紹科學知識的課堂,也不能理解為僅僅是傳授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課堂,更不能理解為培養少數科學家與專家的課堂。對於兒童來講,由於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由於其麵臨的發展任務,接受科學教育並不在於獲得多少科學知識,而在於為其將來的和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兒童科學教育應以培養兒童的科學素養為其價值定位。

在這方麵,美國、英國的科學教育給了我們諸多的啟示: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就明確把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放在首位:“在科學探究的產物觸目皆是的世界,良好的科學素養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需要。每個人每一天都有不少事情需要運用科學知識做出適當決策。每個人都需要有能力有見地地參加就牽涉科學技術的重大問題而舉行的公開討論和辯論。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去領略一番因領悟和探明自然界的事理而可能產生的那種興奮之情和自我滿足感……”英國的科學課程也表明:科學教育的價值不僅在於促進兒童的理性發展,如理智、批判性的思考力等,也在於促進兒童非理性發展,如求知欲、好奇心、合作精神、負責的態度、情感的體驗等;不僅要使兒童理解科學,運用科學改善人的生活,而且要通過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來保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兒童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應為人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科學素養基礎。

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應該實施一種全麵的教育,它既應包括科學知識的教育,也應包括尋求知識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這些方麵的教育,還應包括正確地理解科學與人、科學與自然、科學與社會等方麵的關係的教育。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兒童科學教育多維的價值,體現兒童科學教育的人文關懷。

二、科學探究:確立涵養兒童科學本質的橫坐標

愛因斯坦曾把科學定義為一種“探求意義的經曆”。的確,從兒童自身的發展來看,探索本身比直接獲得知識更為重要。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讓他們體驗探索的艱辛、追求的刺激、成功的快樂、發現的興奮,培養他們初步的創造力及批判思維,使兒童不僅學科學,而且做科學、用科學、愛科學,這使兒童的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兒童科學教育工具理性的價值取向使科學教育比較多地囿於學科知識,囿於追求結論,過多地把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作為首要目標,科學活動不能真正地與兒童的探究、體驗相融合,致使科學教育停留於淺表層次,沒有走向實質,因此,兒童科學教育應強調以兒童的探究、體驗、發現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