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您看裝修的還行嗎?”李五一笑著對林中說,這飯館按照林中的思想布置,其實說布置,也不過是多用點木板隔出很多個單獨的包廂,然後給木板上了顏色,其中古典的風格加上點現代的誇張藝術還有花,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林中一看很舒服,就是不知道客人能否買單。
“恩,我看半個月後可以開業了。”林中問道:“你姐姐呢?”
“姐姐在後廚。”林中最近教了很多現代菜的做法給廚師,廚師學的很用心,隻要一有時間,基本上就鑽進廚房中研究,李五一的姐姐李韻也是一樣,也許每一行都需要這樣喜歡鑽研的人才能成就別人不能成就的。
小安子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對林中說道:“王爺,學校的那個先生很難請。”林中編的那些個教程很簡單,可是這時代的讀書人大多數都在讀史,讀經,為了八股文而努力,至於別的什麼天文地理的,那都是扯蛋,誰會那玩意啊?
“走,去看看。”林中也無奈,總不能就叫孩子們去專門學經綸,然後別的都不會吧,林中需要的可是全麵發展的人才,不是要一群隻會吟詩作賦的書呆子。
招聘先生的場館前來排隊的先生不少,這可是王爺為流民的孩子請先生,說不定這事還上史書,自己還青史留名了。
報著這樣的一個心理,有名的老先生,五名的落第秀才,才林中有名的才子,大家都來了,所以這會場很熱鬧。
“王爺千歲。”現場的一個小太監眼尖,這一跪,現場不少沒有功名在身的人都下跪了,有功名在身的人自然是不跪,隻向王爺行禮。
讀書人在明宋間很不錯,見官不跪,還不交稅,還領著政府的補貼,當然,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這樣,這讀書人得有功名在身才行,比如說秀才。
一般來說,讀書人一但有功名在身,很少有窮的,除非像海瑞那種要清名餓死女兒的家夥。
“都起來起來。”林中問現場的小太監,“可招到先生了?”“回王爺,招到了五個教經綸的先生,至於您說的那些地理之類的一個都沒有招到。”小太監很誠實。
“好,你接著。”林中說完就走了,他不能在哪裏,在哪裏現場的招聘就不能下去了,要知道讀書人的權利是很大的,你這不要他,他跟你一訴苦,你還不要,他去黑你,然後你就跟武大作伴吧。
讀書人的心腸可是很小的。
剛出招聘的現場,小黃門來報,王承恩回來了。
林中一聽,心中一喜,靠,這位好基友回來了,如果林中沒有穿越過來,那麼結局就是這位和他一起在煤山上吊死。
我一定要改自己的命運,同樣的也要改王承恩的命運。
按照曆史的軌跡,王承恩這家夥不是個壞人,也不是個好人,他對外來說,是個奸臣,閹黨,對林中來說,卻是個好幫手。
這人不能給他定義,說他是好人不對,說他是壞人也不對,如果一定要定義,那麼就將他定義為狗腿子,信王朱由檢同誌的走狗。
林中見到了王承恩,這人長的挺不錯的,初一看,長的白嫩,菱角分明,嘴大眼精,一看就比較精明。
“參見王爺,王爺千歲。”王承恩跪向林中。
“王管事,快快起來。”那麼多太監中,隻有這個是王後送的人,客氣是自然的,更是今後滿朝文武就一個王承恩陪著林中吊死,這也是一份情。
“王爺,奴婢幸不辱命,安頓好了周大人。”王承恩接著說道:“王爺,奴婢在回來的路上遇見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向王爺表示感謝。”王承恩一副不明白的樣子,不知道知府表示什麼感謝。
林中明白了,這是表示我對他孩子的關心,希望他孩子好,林中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我忽悠了你,你丫還給我送錢。
如果對象換成魏忠賢,林中這樣在他麵前秀優越感,一定讓他很不屑的打發了,這對象是陳墨硯,陳知府可是對孩子充滿希望的。
王承恩不見林中回答,但見林中笑顏,也不問原由,說道:“王爺,奴婢回來的路上聽陳知府說,您救了十萬流民,現在這些流民是您的佃戶?”
“這是真的。”林中接著說道:“王公公和本王說說你去江南路上所見所聞?”
“這。”王承恩發現去了趟江南,這個王爺變了,以前這王爺絕對不會這樣問的,最多事情辦好了,就打發你下去休息,什麼時候問過你路上的風景。
這要什麼說?
真是的見聞?王爺會喜歡嗎?不真實的見聞,王爺又那樣問了,可不好唬弄,唬弄一下吧。
“奴婢在路上發現江南的風景在秋日中可比我們北方美麗。”王承恩接著說道:“到了江南多走水路,這裏我們北方不曾有過的。”
“隻有這些?”林中臉色有點不好,說道:“說說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