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讀書人比較牛逼,敢在朝廷上打死太監,動不動就要威脅皇帝,以死明誌,最差的也得混個青史留名,混上十棍的廷杖,但凡被廷杖過的文人,那個聲名威望立即刷刷的上升,在士林中馬上就成為偶像級別的存在。
明朝的讀書人你讓他做文章,興許無人能敵,但是吧,你讓他治理國家,那麼他就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君不見各種小說在明朝流行,四大名著中,三大名著是在明朝完成了,各種飛天入地,各種玄幻那也是明朝人幻想出來的,什麼巨人國,黑人國,一隻腳的,小人國,一隻眼睛的,三隻眼睛的,話說這時代的讀書人當真開了腦洞來幻想各種各樣的奇人怪事,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寫不出的。
明朝用閹黨也是一個特色,讀書人和閹黨的戰鬥也貫穿著半個大明皇朝的曆史。英宗時的王振,憲宗時的汪直,武宗時的劉瑾,神宗時的馮保,熹宗時的魏忠賢,皇帝喜歡把政事交給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尋歡作樂,搞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所以,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讀書人,一方麵要勸諫這些不作為的皇帝,同時也必須與這些閹豎進行鬥爭。
鬥爭到最後,讀書人終於把最後一個比較牛逼的魏忠賢給鬥了下去,沒有鬥爭的讀書人就自己人和自己人鬥,比如你是浙江的,那麼就是南派,你是河北的,那就是北派,沒有鬥爭了,我們來吧。鬥爭才有明天,大家都鬥的不亦樂乎。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四十五歲進入官場,最早做了南平教諭,相當於南平的教育局長。
真正讓海瑞一舉成名的是在戶部主事任上。當年世宗嘉靖皇帝,專心修道,已有二十年不上朝。朝中大臣楊最、楊爵上疏獲罪以後,朝中再也無人敢給世宗提意見。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給世宗上了一道疏,嚴厲指責世宗修道誤國,搞得整個國家民不聊生,指出想修道長生的荒唐,他說陶仲文是你的老師,他都死了,你還能指望自己長生不老嗎?你還是應該學習堯、舜、禹、湯、文、武,致力於國家建設才對。
世宗朱厚熜看到這篇疏,差點沒被氣死。他把這篇疏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馬上去把海瑞給我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太監黃錦說:“聽說海瑞上疏之前,已經買了一口棺材,訣別了妻兒,遣散了家中僮仆,想必他是不會逃的。”過了一會世宗又撿起這篇疏看了一遍又一遍,一邊看一邊歎息。他曾經對人說:“這個人可比比幹,但是我不是商紂。”幾個月以後,世宗生病,召見內閣首輔徐階,他說:“海瑞所說是對的。可是我現在病了,想上朝議事也不可能了。都怪自己不自惜,否則的話,怎麼會讓這個人來罵我呢?”
於是,把海瑞打入詔獄,後又移交刑部,最後被判死刑。案件整理好上報,世宗並沒有要求立即執行。兩個月後世宗駕崩,穆宗立,海瑞獲釋。
海瑞逃過這一劫,也算是一個奇跡了。考察這件事我覺得海瑞沒有被殺有兩個原因,一是海瑞所上的奏章說到了世宗的心裏,雖然話不好聽,可句句切中時弊,讓世宗皇帝無法辯駁,二是世宗皇帝還不算一個完全失去理智的無道昏君。如果換一個皇帝,海瑞的結局未必如此了。
張居正,這個明朝傑出的大功臣,他主張改革,破除受益階級,得罪的差不多是整個朝臣。
父親去世一事,他沒有去守孝,受人清議。
萬曆五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此時的張居正應該立刻向皇帝提出回家守孝三年的要求,大太監馮保、戶部侍郎李幼孜等建議張居正奪情,也就是建議皇帝下一道詔書讓他不必回家守孝,繼續做官。張居正也考慮到萬曆新政還是剛剛開始,也不願意現在就回家丁憂。
這件事引起了翰林院學士們的不滿,翰林學士王錫爵、吳中行、趙用賢等都認為奪情之事不可。這些清流們紛紛上奏朝庭要求張居正回家守孝,這事搞得張居正很惱火,把這些上疏的人通通打了一頓,然後發配邊疆了事。
鄒元標,字爾瞻,吉水人,當時是新科進士,做了一個叫刑部觀政的九品官。對於張居奪情一事,他也寫了一份奏章,當他拿著這份奏章上朝的時候,剛好看見吳中行、趙用賢等正在接受廷杖,打得是血肉模糊,血流滿地。鄒元標等到廷杖結束才把奏章交結一個太監,請他轉交皇帝。疏中大罵張居正是禽獸,張居正看了以後大怒,真還有不怕死的,剛剛看到廷杖的厲害,還敢上疏,真是不要命了。張居正下令廷杖八十,發配邊疆都勻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