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祠那是什麼?那可是活人的祠堂,在古代最牛逼的存在,如果說某個人有個生祠,那麼他的逼格瞬間就高大了不止一座泰山。
就在林中考慮著要給魏忠賢立個生祠,拍一拍馬屁的時候,京城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子監的書生陸萬齡同學給皇帝上書,要將魏忠賢的生祠和孔子的放在一起,讓大家膜拜。
人家陸萬齡同學還說了原因,陸萬齡說,魏忠賢可以和孔子相提並論的原因有二,孔子作書《春秋》魏忠賢作書《要典》。孔子誅少正卯,魏忠賢滅東林。
這個馬屁瞬間就把魏忠賢拍的爽了,這奏折真給批了,從此,魏忠賢的生祠就進國子監和孔子在一起,陸萬齡也瞬間從一個窮學生變成了國子監的風雲人物。
陸萬齡這麼一帶頭,各地邊關的總督也坐不住了,紛紛上書魏忠賢,要在各地為魏忠賢建生祠,很多仁兄都把魏忠賢的生祠建到了關外,讓那些蠻夷感受魏公公的光輝。
魏公公爽了,春風得意,走路都要哼著小曲了,就在這時候,魏忠賢接到了來自信王朱由檢的奏折,奏折竟然還是給魏忠賢建生祠的事。信王在信中說,魏忠賢的功勞比古往今來所有的忠臣都大,這份功勞讓信王決定在封地上建十座生祠來讚揚魏公公的偉大,傳播著魏公公的光輝。
魏公公看了這份奏折,感覺要爽上天了,這個信王,硬是要得,“給信王送去十萬兩紋銀。”魏忠賢高興了,這錢是給信王修生祠的,自然,修生祠用不了這麼多錢,剩下的自然是進信王的口袋,魏公公很高興,就當賞給信王這麼乖的獎勵,誰讓人信王這馬屁將魏公公拍的爽了呢。
有人高興自然有人愁,魏公公高興了,張維迎和張嫣等人就不高興了,看著魏公公跳的歡,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現在這情況,弄不倒魏忠賢,因為皇帝對他的信任都到了骨子裏,就算你滿朝文武都反對又如何,皇帝直接不理,你們跪死一個算一個,皇帝還不怕沒有人治理國家。
有那麼傻的人演獨角戲嗎?答案自然是沒有的,那麼就是魏忠賢勝利了,有個傻皇帝還真是沒有辦法,你們鬧個夠,我不理你們,隨便你們鬧,這樣一來,反而鬧不起來了。
張維迎正在和皇後商量著今後的路該怎麼樣走,突然手下來報,信王給皇帝上奏折,要給魏忠賢立生祠,還要在他的封地中立十座。
張嫣聽傻了,這還是她印象中那個迷糊的信王嗎?這那是那個天真無邪,做事幼稚的信王嗎?
也許從信王去封地開始就改變了,他竟然救助了十萬流民,還將人全帶去了封地開荒種田,要讓他們給自己當佃戶。
或者說,從信王大婚昏迷當日就開始變了,那麼變了的信王是好了還是壞了?給皇帝上書,要給魏忠賢立生祠?
這個馬屁拍的很不錯,看來人是會長大了,如今的信王也開始見風使舵了。
如今誰的勢力最大?不是皇帝,不是皇後,也不是那個國公,是魏忠賢這個太監,我們的魏公公如今是大明最牛逼的一個人,外人稱為九千歲。
張嫣望著遠方,前些日子自己還擔憂信王的生活起居問題,從南京撈出曹化淳,讓機靈的曹化淳去照顧信王的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