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同意會盟了?”
趙國大殿之中,頓時氣氛就變得活躍起來。
主父看了一眼趙何,微微點頭。
到此,主父已經完全明白了趙何的計劃。
這一戰,最根本的目標並不是攻占土地,畢竟趙國在過去的兩年裏滅了中山,吞了上黨,已經吃得很撐了。
正是因為吃得太撐,所以,趙國需要時間消化。
當然,趙國能吃飽,但趙國又不能坐視秦國也和自己一樣吃飽。
所以,這一戰的根本目的,就是讓秦國放棄、或者無法達成攻占河東郡的目標。
首先,趙何讓樂毅南下,和魏冉、司馬錯對抗。
在主父看來,這一手是有些過於冒進了。
樂毅畢竟剛剛成名,而魏冉、司馬錯都是名將。
但事實證明,趙何對了。
在樂毅的指揮下,龍驤軍關鍵時刻的突襲下,趙軍順利大勝。
樂毅和龍驤軍,都是趙何提拔、建立起來的。
第二次擊敗魏冉之後,樂毅立刻南下,擺出威逼河西切斷白起退路的姿態,迫使白起必須撤軍保後路。
當白起被迫從河東郡撤退的那一刻起,趙國這一次戰爭的目標就已經圓滿達成,可以是大獲全勝了。
如果白起撤退,秦國損兵折將,被迫答應會盟,既傷了元氣又傷了麵子,事情完美結束。
這可以是最最理想的劇本。
不過這個世界畢竟不是隨著趙何的心意而來,秦國人的應對也導致了接下來的變數。
秦國的應對很簡單,直接反戈一擊,白起也不班師了,就是要打你趙國。
這裏,其實也很危險。
如果樂毅不敵白起,那麼不但之前打敗魏冉的勝績被扳平,甚至還會丟掉上一次上郡之戰中獲得的上郡諸城。
趙何在這裏選擇了相信樂毅,但卻沒有增兵支援樂毅。
樂毅沒有得到支援,憑借著手中的那點兵力是不可能守住整個上郡的,隻能夠退而求其次保住趙國之前割過來的那幾座城池。
一開始,主父對此也有些疑惑。
直到齊國退兵的消息傳來,主父好像有些明白了。
或許,趙何就是因為齊國的緣故,才拒絕支援樂毅。
邯鄲離上郡實在太遠,而齊國都城和邯鄲之間的距離,相比起來卻很近很近!
換言之,趙何不但猜到了齊國會從宋國撤軍,同時還能夠得出樂毅必定可以守住白起的判斷。
這兩個猜測和判斷,任何一個錯了,都是巨大的失誤。
但,趙何全部猜對了。
於是,趙國等於用最少的兵力,達成了最大的效果!
自己這個兒子,總是那種看起來一直在走懸崖獨木橋,在行險,在莽,在懟人。
但是,趙何的每一步落下,看似凶險,實際卻是穩如泰山。
主父突然有些疑惑。
這,真的是自己的兒子嗎?
今年才十七歲的兒子?
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兒子如此蛻變?
主父想不明白。
那幹脆就不想了。
主父的臉上帶著笑容,道:“既然秦國使者來了,那麼,就把使者召來吧。”
……
臨淄。
砰的一聲,齊王拍了桌子。
“什麼,秦趙要會盟了?”
齊王的臉色極為難看。
要知道,不久之前,秦齊兩國才暗中定下盟約,雙方各自先拿下河東和宋國,然後再攜手攻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