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禍水東引(1 / 2)

最近一段時日,解決了糧草等頭痛的問題後,桓楚代領部眾死命地練兵,欲將一群老實巴交的農戶、不成樣子的販夫走卒訓練成可堪一戰的士兵,弄得眾人是叫苦不迭,但桓楚絲毫不為所動,親自以身作則,部下們皆無話可說。

桓楚甚至喊出後世一句練兵名言: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此話對大家觸動很大,全軍至此皆無怨言。

最近桓楚心裏挺高興,在鄴縣苦心經營與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招攬了一位文人,此人是李溢引薦,四十來歲,名叫夏說,原是陳餘帳下的書吏,後陳餘、張耳敗退巨鹿,夏說便回到鄉間,種田為生。

桓楚與夏說傾心交談,發現夏說有辯才,頗有學識,於是當即決定,刻其印綬,命夏說為定難軍軍長史,負責軍機要務以及日常事務處理。

夏說受寵若驚,軍長史權力很大,除了不怎麼領兵打仗,位置甚至可以排在蒲堅、夏侯韜這些老人前麵。夏說頓時心中有了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同時認為桓楚用人果敢,不拖泥帶水,是個幹大事人。

其實桓楚這麼做,自然有一番深層次的考量,自己要家世沒家世,要身份沒身份,怎麼辦?未來爭奪天下,其實就是人才的爭奪。劉邦尚能登壇拜將任用韓信,我怎麼不能搶先來一步,先來個“千金買馬骨”的故事,將來軍隊肯定還會發展壯大,到時人人心裏會想,連夏說都能得到重用,我遠勝夏說,豈不會獲得更好的位置。

把軍中一些政務交給夏說打理,桓楚整個人輕鬆了不少,於是今日依舊埋頭帶著部下苦訓。

一陣淩亂的馬蹄聲奔來,原來是夏侯韜巡弋而歸,此行抓住了一名秦軍斥候,夏侯韜軟硬兼施,想在那斥候身上套取一些秦軍軍報,但斥候咬緊牙關、一聲不吭,讓夏侯韜一無所獲,索性將其綁來,交於桓楚處置。

桓楚問了那斥候幾聲,斥候皆怒目而視,不答。

如今桓楚早已見慣了生死,或許是時間長了,心態早已麻木。遂向夏侯韜言道:“帶下去,給吃給喝,找十幾個弟兄,輪流審問,就是不讓他睡,看他能撐多久。”

夏侯韜聽完,一時張大嘴巴,還沒緩過神來,他不明白,桓將軍怎麼想出這麼好的點子,自己剛才一怒之下擰斷了那小子的胳膊,都沒讓那小子炸出個屁來。

桓楚道:“還愣著幹什麼,你個老小子!”

夏侯韜本就是粗人,絲毫不介意桓楚這樣稱呼他,這樣稱呼反令他覺得很親切,連忙道:“好嘞,弟兄們抓緊幹活,幹好了,桓將軍有賞,管酒管肉。”

第三天,還沒有撐到三天,那名斥候就什麼都說了,桓楚得到了三點重要的情報。

其一,魏無涯、項聲慘敗,一年中,數萬人馬蕩然無存,但仍然活著,估計逃到巨鹿郡依靠了趙王歇。

其二,秦將蘇角已經派人嚴密監視鄴縣,駐紮邯鄲將士總共約二萬人,鄴縣已經引起了蘇角的注意,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斥候。

其三邯鄲的百姓不斷向內史郡撤離,不久邯鄲城會變成一座軍營。

綜合情報分析,喜憂各半,至少項聲、魏無涯還活著。但桓楚心中卻有深深的隱憂,項聲、無涯慘敗,他害怕蘇角會再接再厲,趁此機會派軍攻打鄴縣。如果真是這樣,即使秦國派出五千兵馬,鄴縣形勢都會不妙,定難軍雖訓練的有模有樣,但到了戰場上生死對敵就難說了,桓楚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