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領養(1 / 2)

黛玉熟悉了這個世界以後,她承擔起一部分照料其他孤兒的任務。她天生聰慧,心理年紀趨近成年人。她說話行事自有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她有一種講故事的本領。她說的故事新奇有趣,以古代傳說為主,大家都愛聽。

這些故事自然是林黛玉從前世今生看過的各種書裏挑選出來,為了簡明易懂,精心改編過的。甚至連張媽有時候都聽入了迷,心裏奇怪這個丫頭腦袋裏哪來那麼多故事。漸漸的,包括院長在內都忘了她其實不過是個五歲大的女童。

孤兒院裏的孤兒,不論男孩女孩,年紀大或者小,都在黛玉身上體驗到一種大姐姐般的溫暖和威嚴。她不知不覺成了孤兒院裏的孩子王。平日裏那些調皮搗蛋連古院長都沒法轄製的小男生,隻要黛玉眉頭微蹙,就立馬變成乖乖的鵪鶉。

一晃眼一年時光已經過去。孤兒院被領走了兩個四歲大的男孩,又來了一個不到三歲的女孩和一個已經十歲的男孩。孤兒院裏年紀最大的男孩今年十四歲,名叫祝容。祝容九歲時被送到孤兒院,他的父母親戚全在一場洪水中喪生。

祝容個頭頗高,長相清俊,頭腦聰明,隻是由於年紀偏大,來領養的家庭都不願意要。院長便送他去上學。今年剛好是小學升初中之年。林黛玉經常給他補習語文。以林黛玉的古文功底,即便是去大學執教也綽綽有餘,何況隻是做小學生的考試題。祝容早對這個年紀不大,一身靈氣的小妹妹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一個周六早上,林黛玉在藏書室給祝容講解一首七言古詩。講著講著不由想起以前教香菱學詩的情景來。不知道她逝世後,賈府眾人如何了?寶玉如何了?祝容習慣了黛玉時不時的出神,瞪著黑白分明的眼睛呆呆的看著黛玉如煙霧籠罩的秀目,也出了神。

林黛玉的腦海裏湧起了與眾位姐妹在大觀園中熱熱鬧鬧結詩社的畫麵。嘴裏不覺就吟出她在菊花詩那一回奪魁的《問菊》來,“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園庭霜何寂寞?雁歸蟄病可相思?莫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好詩!好詩!小姑娘你從哪裏看來的?”門口走進來一個戴著眼鏡四十歲左右的儒雅中年人。黛玉見到成年男子,本能的想要回避,又想起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回避,才放下心來。她猜想這人大概是來領養孩子的。她向來不愛說謊,便答道:“此詩是小女子胡亂所作,見笑了。”

中年男子大吃了一驚,但見林黛玉神色自若,不似撒謊。剛剛的那一番答複也遠非一般女童能說得出來,便有幾分相信。他細細打量著林黛玉,腦裏卻在加速搜索,他作為大學文學教授,自然知道這首詩質量上乘,如果是前人所作,那麼他理應看過才是。想到此處,他確信黛玉所言非虛,心裏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