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猛點點頭:“這些我知道,他們就沒有其他要求?”“首先是交通。以後他們肯定是夏季來這裏,但途中頂著烈日拎著行李還要頻頻換車,實在有些心煩,請柳董考慮一下。”
柳猛讚道:“說得好,到時我們會在車站安排便利的直達車,估計就會有更多的老人來這裏!”“其次就是醫療條件,他們都是離退休職工,盡管有錢有時間,可身體狀況卻沒有我們這裏的人好,眼下我們村裏隻有一位醫生,這幾天,我看見他們基本上都是自己帶有常備藥,如果身體有任何狀況,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就會影響再來的心情。”
“是啊,看來提供相應的醫療設施和服務是避暑旺地的必然選擇。”
柳猛第一次覺得這個黑嫂不是一無是處了:“黑嫂,你和小黑哥去找楊書記申請吧,我可先聲明,要是你們自己懶,經營不善,虧本了可不能怨我?”“不會,我就花幾萬元錢,你在這裏投了數千萬,我怕什麼,就算虧了,也有房子在,你就放心吧?”柳猛頓時無語,這些村婦們的簡單思維倒是一針見血。
“黑嫂,村裏有這個想法的多嗎?”“至少有五家,還有其他人在觀望。”
這是一個好開端,小山村一定可以越來越富裕,但柳猛望著溫泉賓館排出的汙水,就想到生態保護問題。以後隨著住農家的遊客越來越多,村裏每天的排汙量就日益增加。如何實現環境保護與人氣遞增的共贏,是以後農家遊的重要難題。
柳猛來到辦公室把他這個思路告訴張東平:“張師兄,這個問題就交給你了。”
張東平立即點頭:“好。”
三妹按摩店關了一周的門避風頭,重新開門後,三妹找到王字,又在提及想柳猛關照的事。
王字立即拒絕:“三妹,柳董已經對你們很好了,你不要得寸進尺,這次要不是看在柳董的麵子,你早就被罰得哭天搶地了。”
“我知道,我就是知道才來麻煩你,你就給我說說情嘛。”
“不行。”
三妹無奈,走了幾步低聲說:“王總,要是我告訴九妹,你以前的事,你說她會怎麼樣?”王宇大怒,上前就是一個大嘴巴。
三妹登時就在大街上大吵大鬧,王宇心一狠,轉身就走。三妹無奈,翻起來想了一陣,悄悄的回去了,一片風波似乎就這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沒有泛起一絲漣漪就風平浪靜了。
公司辦公樓就要投入使用,就涉及到是不是要恭賀一下喬遷新居的事,柳猛的老媽就提過幾次,柳猛一直沒有點頭,大家都有這個意思,就讓周小莉來問柳猛。
周小莉笑道:“我知道大家的心情,一切讓柳董自己決定吧。”
晚上周小莉在家裏提及此事,柳猛笑道:“這應該是公事,怎麼你白天沒有說?”“我不支持也不反對這件事。不過我不喜歡請客吃飯,這是我的觀點。”
柳猛笑道:“你是城裏人,不知道在農村,農民曆來對人情禮俗看得很重,注重婚喪大事以及其他禮俗上的你來我往,這種禮尚往來曾經一直為社會所提倡,然而,現在的農村,人們在人情禮俗上的往來,由過去的講感情型向講排場型快速演變。”
周小莉點點頭:“這方麵我知道一些情況,都是公司的員工親身體會。”
“恩,這些事情張嵐張姐最清楚,去年村裏在廣東打工的楊洪生臘月回來,誰知在家裏沒有呆上幾天,送出去的禮金就有一千多元。這家娶媳婦、那家嫁姑娘,生兒子的。過生日的、都趕在這個快過年的時候,有時村裏一天聽到響上十次鞭炮。”
孫玉英也在旁邊說:“這些情況我知道,現在農村送禮的名目繁多,”禮“的名目之多到了令人發笑的地步。從過去的”婚、喪、嫁、娶“要出禮,發展到現在生日祝壽、小孩考上學校要送禮、新房落成、搬遷進宅要送禮、生病住院要送禮、開業慶典要送禮,如此種種,真可謂是巧立名目,隻要是能沾上一點邊的都要擺上幾桌,大操大辦一回,鄉鎮幹部和村幹部同樣不甘落後,實在令人擔憂。”
“這個主要是攀比心理,這是造成人情消費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不僅送禮名目逐年增多,五花八門,禮金的數目也在逐年上漲,直係親戚的送禮由過去的幾十元,發展到現在的100元到100o元不等。朋友熟人、街坊鄰居的送禮由過去的10元上升到50元到200元不等,不少人把辦酒席當成一種生財之道,精心盤算怎樣賺取更多的錢財,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也越來越多,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越來越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