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7月15日。陝西金城馬嵬坡。
這是風聲鶴唳的日子。
這是天下大亂的日子。
這是君不君臣不臣的日子。
這是鬼哭狼嚎的日子。
這是屍橫遍野的日子。
風夾著雨,在呼嘯。雨水攪拌著黃泥,在流淌。人跡罕至的馬嵬坡,此刻人聲鼎沸,兵慌馬亂。從皇上,到大臣,到兵士,人人驚恐萬狀,狼狽不堪。昔日的榮耀,昔日的威風,昔日的排場全沒了蹤影。
唐朝重臣、擁兵數十萬的安祿山按撩不住當皇帝的欲望,終於起兵造反,攻下東都洛陽之後,兵鋒直指潼關。朝廷兵馬元帥哥舒翰率二十萬之眾,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貿然出擊,竟擋不住安祿山數萬虎狼之師,失了潼關後,又貪生怕死,投降了安祿山。潼關失守,京都長安已無險可守。唐明皇李隆基驚懼之下,率數千禦林軍棄長安西逃。
眼見得大唐天下就要換了主人。
昔日在長安城裏威風八麵的皇上,還有那些在天子腳下作威作福的大臣們、禦林軍們,此刻已經沒了主張,有的在謀劃改換門庭;有的在打點細軟,準備開溜;有的在觀望風頭;有的私下裏嘀咕皇上好色誤國。還是宰相楊國忠,大太監高力士有些主見,力請皇上西逃入川。一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太監、宮女,還有平日雄赳赳、氣昂昂,威武高大的禦林軍們,講點良心的,勉強跟著逃,或是獨自逃回了家鄉;不講良心的,紛紛投靠了安祿山。
淒淒惶惶的一代英主李隆基帶領部分大臣和數千禦林軍逃到了馬嵬坡。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安祿山兵馬過了潼關,前鋒兵馬已衝進長安。
天下形勢糟透了!
皇上一路走,一路的歎氣和悔恨。
大臣們一路走,一路私下發牢騷,有的幹脆不辭而別!
兵士們一路走,一路罵娘。這群平日養尊處優的武士們,何曾受過這等罪?受不了苦的,便悄悄地開了小差。有的則趁機偷搶扒拿,幹起了強盜的勾當。
“都他媽的楊家兄妹壞了大唐天下!”幾乎人人都在這麼說。
統帥禦林軍的陳玄禮大將軍心裏也在這麼想。
人多,逃得又太急,吃的穿的,還有用的,都成了問題。許多人連在城裏的妻兒也沒來得及告知,一些人連在城裏的相好也沒來得及辭別。如此劇變,怎能不讓他們鬧心?
冤氣,火氣,怒氣向他們湧來:“都是宰相的過。”幾個膽大的挑頭罵道,“殺了這個狗娘養的。”
“對,殺了他!”一呼百諾。
有人悄悄地將兵士們的不滿報告陳玄禮,大將軍陳玄禮意味深長地抿著嘴,一言不發,那意思分明是在鼓動兵士們去幹!
楊國忠卻蒙在鼓裏,還在那兒行使宰相的職責:安排皇上住宿;接見往來的大臣和外邦來使;派員先行入川打前站;派哨馬進長安探聽消息。
兵士們饑腸轆轆逃了一夜,還沒吃上一口飯,更不要說得到俸祿。
兵士們怨聲載道。
“不殺了宰相,我們就不入川。”幾個挑頭的兵士道。
有人將兵士要作亂的消息報告陳玄禮,陳玄禮依然是意味深長地微微一笑。
楊國忠還在那裏大擺宰相的架子,頤指氣使,一副風光無限的模樣。安排好皇上的住宿之後,他又接見來自番邦的使者。
挑頭的一個兵士叫張二狗,急欲建功立業,見楊國忠與番邦使者相會,大呼:“宰相與番人密談,想要造反!為國除害的時候到了!”二狗一聲喊,立即有十幾個兵士手執長矛大刀一擁而上,撲向楊國忠。
楊國忠見大事不好,邊跑邊罵:“一群逆賊!想造反不成?”
“天下大亂,全是你這個奸臣惹的禍!”張二狗手起刀落,隻聽得“哢嚓”一聲,紫紅的血噴出兩尺高,楊國忠的頭顱滾出一丈開外。
近些日子,張二狗和長安城裏徐記藥店的女兒小鳳好上了,將餉銀和搶來偷來的一些東西存放在小鳳處,因走得急,沒來得及打招呼。他擔心性命不保,怕東西被小鳳吞了,窩了一肚子火,無處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