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交換(1 / 3)

慈寧宮的正殿之內,一眾奴才們皆是屏氣凝神的,連春喜都未曾例外。

因元邑進了門來,寒暄客氣的話沒兩句,開口就提九門提督的事情。

高祿算得上高家這一輩裏頭得意的一個了,又是長房嫡出,那是高太後嫡親的侄子。

當初衛國公府身退,九門提督這個職出了缺,高太後幾乎是毫無猶豫地,就把高祿提了上來。

這會兒元邑一開口,就九門提督在任上失察,實在是有負所托……

高太後似笑非笑的望著他:“你的意思,明吧。”她頓了一回,“從教你的,就不是支支吾吾。你想做什麼,想什麼,總得挑明了,藏著掖著,不是你該做的。”

元邑倒沒有應聲,眼一橫,掃過了春喜與喜鵲等人。

春喜立時會意,忙把頭低下去,納了個福,就跟喜鵲幾個領了宮女兒往門口而退去。

等人盡數退了,元邑才開口道:“這時候提起高祿,您應該明白我是什麼意思才對的。”

“你把人都打發出去,看樣子,是想跟我好好談一談了?”高太後一挑眉,下巴也衝著他昂了昂,“吧,拿下了高祿,你想叫誰頂上去?當年衛國公府的人退下來,我壓著你,把高祿提拔了上去,風水輪流轉的也挺快啊,這就輪到你來同我做這個交易了。”

“您這話,是言重了。”元邑嘴角上揚著,“高祿在其位卻不謀其政,鄭恪在太醫院這麼多年,盡心服侍,從沒有一刻敢怠慢了的,他官品雖算不上高,可好歹是朝廷的官員,如今橫死街頭,高祿這個九門提督,無論如何難辭其咎的。京兆府查案子,能查清楚,就當是功過相抵,兒子也不再追究。”

高太後謔了一聲:“你這是想趕盡殺絕啊。掀翻一個高祿,還想再辦一個韋兆?”

元邑始終笑著,眼中精光閃爍了一回,反駁回去:“京兆府還得韋兆挑大梁,兒子沒那麼糊塗。至於高祿——這位置,當年他是從衛國公次子手上接下來的,如今,還是還回去的好。”

高太後嗤了一聲:“衛成薑?你可別忘了,當年是他自個兒要辭官的。”

那還是得從三年前死了。

這事兒歸根結底,還是她算計的來著。

慶都也好,衛國公也好,這樣的人,她不能叫他們留在朝堂之上,時間久了,早晚會成她的絆腳石,就一如如今的徐家。

算計來算計去,國公府吃了虧,一家子退離了朝堂。

衛成良是尚主做了駙馬的人,在仕途上沒了什麼前景,至於衛國公的那個次子……

在她的記憶裏,那是個有野心,也有雄心的人。

後來估摸著也是衛國公放了話,他才自請離朝而去了。

想到這裏,高太後一斜眼,睨了他一回。

她其實能猜到,他這回不會輕易放過高祿,不過他是為了誰,這可就得兩了。

於是她揚聲問:“你費盡心思想把衛家拉回朝堂,先是送讓哥兒往公主府去,如今要把衛成薑重新提回九門提督的位置上去——皇帝,你在為誰鋪路,又是為誰提拔衛家?”

元邑的心便立時沉了沉。

她果然都知道的。

慈寧宮中一番話,卻是一語成讖。

他做了個深呼吸狀,保持著平靜,麵不改色道:“兒子為的是大陳江山,更為京城安穩,您以為呢?”

“那你就是,我看走了眼,錯信了高祿。實則高祿當不起這個重任,而我任人唯親,當年不顧京城安定,非要把他放到這個位置上去了。”

元邑一抿唇:“看樣子,您是不願意點頭了。”

“皇帝啊,你想辦成一件事,我也想辦成一件事,你叫我點頭,你自己,去的願不願意點這個頭呢?”

兩個人不過是心照不宣罷了。

她想做的事,無外乎,使高令儀做皇後而已。

他一直都覺得,高太後實在是個貪心不足的人。

世人多貪婪,而往往貪念一起,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自己。

高太後在他眼中,就更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