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趙王王府門前的道長(1 / 2)

正是小年日,趙王府門前的奴仆躲在號房裏紮堆兒取暖,窗是敞開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朝門前的一切。

門前一直空空蕩蕩,沒有人來往,也沒有鳥。風孤獨地徜徉,卷起一小撮雪塵,像一柄淩空揮舞的掃帚。

一個年長的奴仆正望著這柄具有魔力的掃帚發呆,突然間發現雪地裏站著一個清臒的道長,腮上一部虯髯,手裏提根拂塵,腰間挎一柄寶劍,衣著單薄,然而器宇軒昂,自是不同。

趙王素喜道士,年長的奴仆便爬起來,走出府門稽首,邀道長進府喝杯熱茶。

道長倒也爽快,清朗地道:“如此甚好!”便隨著奴仆進府。

走過一、兩進院子,進到一處廂房。廂房不大,倒也潔淨。生著一爐炭火,擺著幾盆蘭草,一條幾案上陳著文房四寶,榻上扔著一圈兒錦墊。

奴仆從火爐上提下一把鐵壺,倒了一杯茶水,請道長自便,自己進內府稟告主母去來。

道士一個人在廂房裏喝茶,甚覺無聊,見一麵牆上掛著一個錦囊,看形狀大小,似是一架古琴。取下來一看,正是一架古琴,卻有百十年曆史。小心捧出來,安在幾上,輕撫了撫,音色尚可,隻是久沒用了,弦音不準。道士調校了一番,音便準了。一時起了興致,撫了一首曲兒,有名的《高山流水》。

才撫了一半,奴仆回來了,見道長正在撫琴,便垂手站在一邊。

撫完了,道長抬頭道:“想是你家主母打發某回去。”

奴仆恭敬道:“道長說笑!主母聽說有昆侖山遠來的道長,仙風道骨,十分高興,特意著我延請道長進去。”

道長滿臉疑惑地道:“你家主人喜愛音律嗎?此琴雖不是極品,卻也是有些年頭的佳作,為何掛在牆上,落滿塵埃?”

奴仆臉有悲戚道:“道長不知,這琴原是我家小主用的,現在沒人用了,便隨意擱置在此。”

道長故作訝異道:“原來如此!想是心存一線希望,又怕睹物傷情,故棄在此處。”

奴仆崇敬道:“道長果然有些法力!主公主母雖然絕口不提此事,私下裏卻敬神拜佛,做了許多功德,自是期盼奇跡出現,小郡主平安歸來。”

奴仆在前,道士跟在後麵。

穿過重重庭院,直到內府,在一處殿堂前停下,隱隱聽到木魚聲聲,嗅到檀香嫋嫋。

門外黑臉的昆侖奴正在等候,責怪小奴去得太久,主母已經催促了幾次。便推開殿門,請道長進去。

道長昂首而入,舉目打量,殿堂四壁掛著王羲之、王獻之、顧愷之,衛協、衛恒、衛夫人等人的書畫作品,屋子中間擺著一張香案,後麵高桌上供著太上老君與如來佛祖的神像。

聽到一個溫茹的聲音問:“是道長嗎?這些奴仆是不省事的,也不知怠慢道長沒有?”一個婦人跪在當地,徐徐站起,原來是個美麗端莊的夫人,才20多歲年紀,穿得樸素,輕描了紅唇,不施脂粉,一見道長,讚道:“好個仙道!不知仙道住在昆侖山何座仙山何處仙觀,卻又哪般模樣?”

道長稽首道:“貧道原住在昆侖山玉女峰左近,說不得的峰巒疊嶂,白雪皚皚,罕有人跡,貧道也有十數年沒有回去了。”

主母充滿好奇道:“聽說昆侖山乃神仙居地,不知道長見過神仙嗎?”

道長淡淡道:“神仙倒沒見過,仙道倒有不少,算起來貧道還當不起‘仙道’二字。”

主母寬慰道:“道長不必自謙。道長氣質凜然,想必仗劍行俠,懸壺濟世,在人間做了不少功德?”

道長拈須道:“貧道閑雲野鶴般的性格,卻不喜與人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