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對這個世界抱著新鮮感進行探索,而盧安對這個世界有新鮮感,同樣也意味著盧安對這個世界不了解。到目前為止盧安隻是在和平區域的大城市中生活。
三千公裏外,這個月牙大陸的北邊,沿海地區一艘艘碩大的戰艦駐留在這裏。這些戰艦猶如鋼鐵城堡,漂浮在海麵上,戰艦的平台上,一個個速射炮塔斜向上,猶如林立的樹叢。排水量三萬四千噸。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戰艦。
至於戰艦種類,不能劃入以炮塔攻擊的戰列艦一類,也不能化為航母一類,和二十一世紀的武庫艦很像。但是在科技樹發展順序上,這又是航母的進化版。
巨型戰艦的中央是一個個整齊排列的方塊模塊,在電波紀元中,人類用艦載機投擲炸彈,而現在當電磁替身的科技出現後,人類就不用實體駕駛艦載機了,而打在電磁替身的東西也就變成了類似導彈一樣的東西。(你可以理解為神風特攻彈。)
畢竟飛行員訓練起來太累,損傷起來太心疼。電磁替身毀了也就毀了,隻不過是身軀躺在休眠倉中失去了一段時間的記憶。
電磁替身駕駛的這枚特殊的一次性載具升空後,無數和這種載具一模一樣的導彈發射,在電磁替身操控設備的信號指引下,這一批火箭彈。跟著電磁替身駕駛的彈體一起飛。
除了電磁替身控製的那個彈體昂貴一點,其他的飛彈隻能稱為火箭彈,因為彈體上沒有雷達,沒有衛星導航係統。隻要跟著目標彈體一起飛就行了。而二十一世紀一枚導彈昂貴的就是那些負責導航的係統,彈道導彈的慣性製導的陀螺儀巴掌大比寶馬車還貴,空戰導彈依靠戰機用火控雷達照射敵機,辨別這些反射雷達波,來撞擊敵機。
而這些跟在神風彈後麵飛彈,無外乎就是裝了個電磁遙控器的技術難度,跟著神風彈一起飛。
隨著電磁替身的提供者躺入軍艦內的維生艙,隨著導彈發射模塊點火,一枚電磁替身彈首先升空,然後一束束導彈猶如跟屁蟲一樣跟在了這枚導彈後麵。這一輪炮火算是打出去了。
而在遠方的陸地上,一輛輛坦克履帶底盤的機械戰士在廢墟上行走著,這些機械戰士的看起來是沒有駕駛室的,其實駕駛室隻有拳頭大。而在高空中一輛輛電磁替身控製的打擊型戰機在空盤旋。
在一片瓦礫的廢墟中,一個男孩跑出來。建起了地麵上的破爛的皮球,然後準備往掩體跑。而在數十米外,一輛機械戰車的控製銀幕上鎖定了這個出現的活物。經過數據統計判定為e5類威脅(普通士兵的威脅是,拿著手槍的武裝平民是d)。
判定生成後,機械戰車用炮口對準了男孩躲藏的掩體,多管槍械噴射後,這個掩體徹底垮塌,變成了磚石坍塌的墳墓。幾十秒後履帶碾壓過這個墳墓繼續向前。
這種行為很殘忍,但是以戰車內電磁替身士兵並沒看到這個畫麵,整個畫麵是電子美工修改的,如果目標威脅大,電子美工就對其進行相應的醜化,程序之所以這麼做,是處於對戰爭成本的控製,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男孩手裏拿的皮球是不是偽裝的炸彈。摧毀可能的威脅,讓自己的戰具不受損壞。這是機器程序的理智。
而戰爭中,對敵人的憐憫情緒是不需要的。戰爭的起因是什麼?已經無從知曉,旭起星上隻有一個主文明。漫長的曆史也就是這一個主文明在孤獨發展。占據最肥沃的土地,而在發展曆程中,從主文明脫落的次文明,占據一些其他地方。
絕不同於地球上東西兩大文明為未來而競爭。這個星球上的主文明需要資源,當次文明這裏發現了資源,不願主動讓出資源。所以爆發了戰爭。主文明的戰艦,地麵機甲部隊,空中戰機部隊摧毀了這裏。
進入了睿腦時代,士兵用不著擔心自己的死亡,電磁替身的核心返回屍體,和腦後芯片對接前,會接受係統審查,將那些血腥記憶刪除,比如那個男孩死亡的畫麵,會被替換成一個醜陋的矮人。所以士兵亦不會有心理疾病。
而這裏的一切,處於和平區的繁華大都市的人們也是不會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