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此時的盧安(1 / 2)

{本章節比較晦澀,可以百度《一張圖讓你看清楚從0維到10維》輔助閱讀,盧安開始朝著觀察自我和世界各種可能性的高維生命發展}

“這個世界?”盧安喃喃的道:“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當大量的預演感覺傳遞過來後,此時盧安感覺中裏世界樣子變了。在此時盧安的眼中,隨著自己有可能做出動作,周圍一切物體可能性是多樣的。

1:現在一下盧安的第二類預演時的狀態。

此時不得不靜止空間,這個在盧安感覺到是蘊含過去某一刻信息的一個點,實際上是一個空間的時空痕跡。在這個靜止空間中,盧安一次第二類預演結束後,並不意味著結束{在過去大部分記憶自己忘掉少部分感覺傳到第二類預演中}。

現在當一個第二類預演結束,直接來到了這個靜止空間中。該次第二類預演帶著情感的記憶,也不反饋給現實的腦海,而是等待現實中的{絕對理智}記憶也反饋過來,繼續再開一個預演{第二類}。

由於第二類預演不再是單一一次預演成簇,而開始變得一個細胞接著一個細胞形成肌肉纖維一樣連續的狀態,數量多的第二類預演組成這麼一條記憶線,每隔一段時間有上次預演情緒的繼承,也有現實記憶的提醒,有情感也有理智。這很自己。一邊帶著情感看世界,一邊按照不失理智的處理情感。{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因為那一分鍾後就忘記一切,所以第二類預演中狂瘋}自己算是活在了第二類預演組成的時間線中。

這個狀態和普通人一樣。然而盧安不單單是有一條第二類預演,盧安不同的情感狀態並行。是這樣真實的自己,現在最高峰的時期一共有二百六十三個。二百六十三個自己並行,隻是二百六十三個自己生活在一個每隔十六秒就要刷新一次的世界裏。盧安此時的預演時間是十六秒,預演每個十六秒就要基於現實自己的情況再次開新的預演,所以這麼多不同情緒態的並行自我,麵對的環境都是隨著現實的自己的。預演能力並沒有變,變的是盧安用了新的態度來使用預演。

當自己的心情激動的時候,就會分出這一條線的自己,當這條線上的自己激動開始平複後,就開始和其他線融合。因為心態變得相同,過去的記憶也相同,就沒必要再開兩次第二類預演了,隻開一次來繼承兩個平複下來的第二類預演的記憶就行了。

雖然第二類預演中的自己自己總算變得正常了,但是第二類預演的責任沒變,就是給自己認為是對的東西傳給第一類預演,傳給現實。

:下麵一下盧安在現實中的感覺。

而這一切的後果——隨著預演中的自己往現實中的自己投放的感覺信息越來越密集,現實中的自己情緒話已經很少,變得非常理性。第一類預演理智幾乎擯除了感性。這是合理的,就像考試時自己的態度,考試的態度對待現實。第一類預演結束後,自己在帶著理智考慮後的信息{考試時的思考的記憶},來到第二類預演來感慨一下現實{試卷上對錯}的情況。

如果把盧安所有經曆的時間畫一條線,在現實中看起來整條時間線,其實是盧安感覺到的時間的斷斷續續的點,這些斷斷續續的點之間的時間線,是盧安在預演中感覺到的時間。

進一步比喻,主世界的人看到的盧安是吃飯睡覺學習,而盧安自己的時間除了在主世界的時間,之間大部分斷斷續續的時間是元一內的時間。到了現實以考試態度麵對,脫離現實,進入預演盧安則是對現實中自己的作為{考試時的答題狀態}感歎。

而就算是感歎,分別是站在未來的角度感歎{帶著希望,想做的更好},站在和別人比的角度上感歎,{無奈,虛心的,認識自己的不足。},帶著完成任務的角度感歎{覺得自己要加快進度。}盧安有多少個第二類預演就有多少狀態的感歎。這就是時間多,能將自己的情緒都抒情一遍,同時時刻因為現實的傳來的理智,自己的情緒不走狂。

現在這道第二類預演中,盧安則是帶著感慨和好奇對現實傳來的感覺進行感歎。在現實中盧安發現自己能對未來製造多重可能性,也能看到身邊的物體在未來的多重可能性。

:下麵盧安眼中的這個世界。和常人有什麼不同。

盧安手上的零件可能性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中,但是自己行為不單單是對零件產生影響,還對自己周圍對一切產生影響。比如泡咖啡,先放水,或者先放咖啡,選擇什麼溫度的水,這些可能都是想要泡咖啡的自己控製的。但是其他事物,泡咖啡的所需要的開水少多長時間,洗杯子水龍頭落下的水花會將自己的衣服打到幾分潮濕。這些自己沒決定掌控的地方,都因為自己在決定掌控的地方不斷的嚐試,從而散播的影響,變得不確定。

手中的螺絲釘,自己在各種方式都嚐試了一邊,可能性被自己牢牢地握在了手中,然而世界是觀念的,自己在預演中各種對螺絲釘的掌控嚐試,也必然對其他事物造成的影響,這時候盧安看其他事物,就感覺到了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是現實的自己思維感覺。因為現實中自己的腦容量有限,隻能從第二類預演獲得少量的感覺{而不是完整明這些感覺如何產生的思考記憶}。而這種感覺的集合,就是盧安現實中的感覺。而盧安現實中的感覺傳到每一個第二類預演中,現在這一條第二類預演中帶著好奇心的盧安就感慨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