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智能和智慧(1 / 3)

西北工業某機械製造基地中現在正處於燈火通明加班加點的製造中,在一年前這些工業基地的股票在市場上還在緩緩下跌,國家不斷注入資金試圖維持住這個工業基地不破產,其企業資產改組了數次。然而在今年十月份後這個工業基地的股票開始狂漲,大量的資金注入了工廠,重工業工廠也接收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訂單。

所有的工人複工了,大量的金屬礦,燃料,因為訂單的預付資金充足開始源源不斷的進入工廠,轉爐中通紅的鋼鐵液體,猶如透亮的寶石液體傾倒出來,而電渣熔爐則是在電力的加熱下,散發著紅彤彤的火辣辣的光芒。

在這個科技時代,重工業的猛然複蘇隻有幾個原因,第一造船業的興起,國內鐵路橋梁基建的興起,這部分用鋼,二十一世紀,有些人嗤之以鼻稱呼為基建用的低等鋼材。技術含量不高。其實隻是標準不同,這部分建材的用鋼,如果每噸產量成本下降五毛。那就是技術的積累。而戰時候,鋼材冶煉成本下降,那就相當於炮彈比多一點。

而第二個讓重工業複蘇的原因就是,軍工需求。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網絡上很多人吹捧的高級鋼鐵技術。然而在吹捧中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普通民眾並不是這部分工業的消費者。以坦克動力包變速箱為例,這玩意和汽車工業幾乎沒有關係,日本這個技術大國,汽車造的好,變速箱依然在閱兵的時候大姨媽來了,變速箱流了一地紅油。

世界上軍標不一定比民用的性能要好,比如電子產品,和軍用食品,軍用追逐的是穩定,和實在。但是在傳動機械上,軍標是一定比民標要強的。體積更,機械性能更強,而且故障更低,這就是大型機械武器一些核心技術零件所需的苛刻標準。

然而發展這些,所謂的 “高等技術”,在軍工投入大量的訂單是其最好的技術催化劑,工業方麵隻有一項工業品造的多了,才能總結技術參數。

另一條時間線上,二戰結束後世界上最強的幾個工業國,一直霸占著幾個優勢工業,英國美國的航空發動機最好,德國的重型地麵設備的機械最好,日本的數控機床最好,蘇聯雖然略遜西方工業技術,但是相關軍工機械技術還是甩了其他國家幾條街。因為冷戰時燒了大量的錢,雖然在二十一世紀,二戰的那些武器已經過時了,但是相關傳動零件的製造技術參數,沒有過時。而這些苛刻零件的生產技術恰恰是很多後發工業國的技術瓶頸

也就是隻有“窮兵黷武”過,網民眼中的高級工業技術才能有資本去吹牛。而很少有人將這些關鍵技術和窮兵黷武的代價聯係在一起。

而這個位麵半死不活的西北重工業突然熱火朝起來,則意味著這個世界的工業經濟形態則是朝著戰爭更加深入的滑了一步。

謝曉抵達了這個工廠中,原本是準備調研這個工廠中的技術順便看看能不能挖一些人離開,然而卻看到了很多大型機械傳動部件在生產,這些大型機械傳動部件在生產線上一條一條的拚裝,這東西外貌上看不出來是什麼。

但是作為演變軍官,曉峰推斷出,這些東西是量產的,(廢話,生產線上排成一排,絕對是量產的),這些東西絕對不是民用的,民用設備中沒有那個家電,汽車,用得著長兩米的機械足。

不是民用優勢量產,機械加工冷卻液氣味彌漫的工廠中。曉峰咽了一口口水,曉峰已經知道這些東西的用途了。

從工廠中,謝曉憂心忡忡的返回了,在謝家掌握的人工智能某實驗室中,謝曉找到了盧安,然而卻發現盧安這邊正在對人工智能技術犯倔。

盧安在看到曉峰後的第一句就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人類。”

曉峰:“這不是廢話嗎?”

盧安道:“我們引以為傲的情感,邏輯,人工智能都能編寫出來,包括你和我在內,我們的未來是不是越來越像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