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盧安處於穿梭艇的碳基身軀已經進入深度休眠狀態,在休眠過程中,大腦的大部分功能區域也逐漸開始休眠,此時盧安所有的思維活動,開始退入對接大腦海馬區的人造思維容器裏。思維電流在這個人腦細胞與無機物的組合中快速運轉著。而盧安預演的電子折躍現象也集中在這個物質上。
在這個現在的科技時代,人類創造的工具已經直接對接思維誕生的碳基物質區了。技術到了這種程度已經初步確定大腦意識的誕生的區域。二十二世紀的人類科技和這個時代的人相比,就努力在竹簡上寫書的裝車的學士和二十一世紀用手機看視頻聽歌遊覽新聞的人的差距。
這是文明進化的方向,科技越發達,工具的操作係統,就越往靠近人類意識所在的物質基礎(大腦)發展對接。按照演變軍官劃分的曆史標準,後期的科技,先是將科技係統對接人類手和眼睛耳朵上的神經末梢。然而隨著技術因一部發展,就是對接大腦,而技術更進化一步,就是對大腦結構進行改造,更方筆外部的信息傳輸。大量的記憶,用無機物組成的晶格儲存蛋白質芯片進行記錄。神經束則是用導點電石墨烯來替代,甚至會對腦細胞重新排列,用碳纖維構建高強度管道用來輸入氧氣和腦細胞新城代謝所需要的養料。
當人類的意識能夠處於在一個可以工業製造的容器中時,人類就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傳送道另一點。
這個時代技術的操作流程是,當準備發送意識的人類,讓自己的碳基身軀徹底休眠後,大腦也進入休眠,大腦意識活動全部退入腦芯片中,該腦芯片取出,進入穩定的作業空間中,和遠方另一個腦芯片進行思維連接,使其兩個腦芯片的電子信息完全同步。
在這個過程中兩個腦芯片中的記憶和思維是同步的,但是並不代表意識傳輸了過去。
兩個腦芯片還要同步運轉一段時間,相互之間反複發送思維思考電流電子。確定這一微觀物質層麵是相連的。
確保兩個腦芯片碳基細胞的思維電流內電子是量子糾纏的。然後兩個腦芯片交替減緩運轉功能。這個過程是讓當事人確定,自己的意識是否到達了那邊的腦芯片中,
如果當事人便可以確定徹底休眠一個腦芯片(注:是休眠不是讓其關機)。然後再緩慢的休眠原來發送信息腦芯片,使其進入漫長的待機沉睡中。讓那邊的腦芯片植入碳基身軀中。
目前這個時代,最大傳送記錄七十三光秒。這就是盧安的所在的維修飛船必須靠近大漩渦才能進行發射的原因。不過盧安的傳送還是突破了上限,盧安同時對四十三個宇宙飛船進行了意識傳送(這隻是第一批,後續預備傳輸更多)。從數量上盧安同時傳輸意識給四十三個飛船。已經是違規操作。如果進一步傳輸更多的飛船,對麵就能按照條例判定盧安在自殺了。
這次傳送,距離盧安最遠的飛船是四百三十二光秒,(不清晰這個距離概念,可以參考太陽光到達木星需要八分鍾距離),這個傳送距離也是電腦係統允許的最大上限,超過這個上限,也是判定傳送是自殺,可以剝奪盧安接下來操作權限。
這次傳送盧安是踩著紅線在幹活。至於為什麼要同時傳送這麼多,因為盧安怕死,準備多傳送幾個宇宙飛船,萬一意識在一個飛船中被暗算,其他飛船中的自己還是能夠能夠苟活下來。
對盧安來這是最佳方案,自己的意識很強,本來在主世界就開始多線操作。但是按照輪回者們的經驗,這種意識分裂在各個軀體的操作,必須需要靈魂強大。用科技學的屬於來,就是大腦意識活動活躍。這種 意識活躍,並不是所謂的大腦思維電流活躍那麼簡單,而是人類大腦中獨有的現象。——腦補,迷信(且如果沒有證據證明,就默認為為是真)的現象。
比如自己今早上吃飯,到了晚上回憶的時候隻記得自己上桌用了勺子,吃油膩的東西,還有自己吃完飯後媽媽在水池邊洗完用了洗碟劑。在忘掉自己吃飯到底吃了這部分信息後,就會非常想當然腦補出自己好像吃了炸雞蛋。到底是不是炸雞蛋呢,然後在通過邏輯思維仔細思考到底是不是炸雞蛋。如果記憶中沒有其他信息證明自己吃的不是雞蛋,就會不會推翻自己的腦補。
然而人工智能不是,他們是仔細推斷信息後再給結果。而人類就是直接先腦補結果,然後在進行邏輯推理進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