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遠親跟他的關係應該很“遠”,當初叔叔也隻是讓他叫這位遠親“叔叔”。為了區別兩位叔叔,徐堰稱這位遠親為夏叔叔。為了讓自己能夠在外得到照應,徐堰按照叔叔的安排,主動申請去Q市。差不多一個月後,他聯係上了夏叔叔。徐堰後來不止一次心裏覺得自己幸運,特別是在撫養他長大的親叔叔去世後。這麼多年了,夏叔叔已經成為他最親的親人。
早年夏叔叔也許混得不太如意,因為調到當時Q市鎮上的一個集體辦的小廠,明顯不是事業順利的表現。雪上加霜的是,夏叔叔那時也才調去不久,大概人生地不熟,又或者單身一人照顧不周,竟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才6歲的女兒走丟了!這在當時可是個大事。縣公安局都出動人手,可是最後孩子仍然沒有找回來。可能是自己的出現恰好讓夏叔叔有了情感寄托的對象,那幾年徐堰真切感受到夏叔叔對自己的子侄般的關懷。後來自己參加工作,又成了家,紮根在Q市。如果不是趕上時代的浪潮,大概他不會再回S市了。自己有了家庭後,也不知是夏叔叔對自己放了心,還是自己的生活重心發生轉移,更可能是兩者原因都有,自己和夏叔叔的關係慢慢不再是以前親如父子的那般,而是慢慢回歸成尋常親戚。多年的情分當然還在。可是,畢竟不是真的父子,夏叔叔對叔父的囑托有責任意識,自己對夏叔叔有依賴之心,這都是無可否認的。
夏叔叔,他是他自己的,並沒有找一個人陪伴自己度過餘生的想法,也許對曾經伴在自己身邊的女兒也沒有這樣的想法。他對工作,對生活,在徐堰的所知中,並不投入。沒事的時候,他喜歡看看山水畫冊,各種的,都愛看。
徐堰覺得,夏叔叔的風格可能和早年事業不順以及自己丟失女兒的傷痛有關。自己請夏叔叔幫忙,他肯定會同意;可自己不應該拿這種很容易引起自傷自憐的事情去煩擾他。倒是自己,等處理完一批特產,該給夏叔叔打通電話,問候一下,也同時說下自己的近況。就像以前,徐堰總喜歡跟夏叔叔說自己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現。
徐堰東想一些事,西想一些事,回到家裏,下了碗麵條吃。天天下館子,徐堰不會這樣做。
等路燈都亮了起來,天色完全暗下來,小吃店的客人差不多都走了,小賣部的卷簾門也半拉下來,張老太太母女倆才準備吃飯。“媽,幹嘛跟人說咱要找的人可能是有錢人?”邊盛飯,張陸琪邊問。她有點擔心會造成某種未知的不良後果。“不把情況說明白點,出去打聽消息的人也是亂打聽。人家是做生意的人,認識的都是有點能耐的人,會幫你到處打聽一沒蹤沒影的人?更何況,徐老板是個好人。你多留意就看出來了。”張老太太繼續提點到,“就算找到你養父。你們這麼多年沒有處過,這感情這關係也不是立刻能建立起來的,得有個體麵的中間人幫著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