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空巢:隻能選一個(1 / 2)

胡易道和王錦嫦努力多日,自認為找出了事情的真相,但是這個真相太離奇,報紙難以刊登。雖然新聞不能發表,但是記者的任務是尋找真相,王錦嫦的任務完成了,便有了成就感。

他去神經內科找歐陽討論他們的推測。到辦公室的時候歐陽在給人看病,病人正是當初第三位小兒抽動症患者和他的父母。

一般而言,病人看病應該去門診,嚴重的話才住院治療。不過有的病人可能和醫生比較熟,直接來住院部找醫生看病。歐陽在緊張工作,他不便打擾,看到李護士忙裏偷閑喝水,便小聲和她說他們的推測。

李護士聽完後很詫異。“你們的結論太殘忍了吧。按照你們說的,小孩子得病是因為老人不知道自己死了。想要小孩子痊愈,就得讓老人提前去死?”

胡易道說: “不是提前去死。而是老人可能本來就已經死了,隻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如果沒有人提醒他,他就能一直活下去。但是他的意識會飄到小孩子身邊,進而影響小孩子的思維。也就是說老人處於生與死的疊加狀態,可能是活的,也可能是死的。如果有人找他確認,那麼就會從疊加狀態變為坍縮狀態,要麼生,要麼死。我覺得這種情況下就好像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他們可能是男女朋友,可能是普通朋友,可能是路人,三種可能都有。但是男人去找女人告白的時候,這種疊加狀態就消失了,隻能處於其中的一種,而不能同時處於三種可能。”

“你也說了,可能生,也可能死。那為什麼一有人詢問老人生死,老人就死了呢?”

“因為老人年紀太大,獨自居住,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不會太好,油盡燈枯。”

他發現醫生辦公室的門開了,第三位患者的家長就站在他背後。家長盯著他看,眼神複雜,然後沉重地離開。

歐陽告訴他,這個小孩的病情變得很嚴重,經常說看到爺爺,但是他爺爺遠在鄉下老家,距離江城有好幾百公裏。他把生死疊加的推論說給歐陽聽。

歐陽也感歎太殘忍。

要麼還讓孩子維持精神異常的狀態,要麼讓老人提前去死!

得了小兒抽動症的兒童,在身體發育上和其他孩子並沒無區別,但是他們異常的表現會讓他人指點和議論。負麵評價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思想健康。隨便一個無意間的譏笑都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陰影。而小兒抽動症的患者看起來的確是有點像神經病。精確地說,應該是精神病。

幾天後,第三位兒童患者家長沒有來,在電話裏告知歐陽小兒抽動症消失了。

歐陽問家長:“你是不是認為孩子爺爺死了,而且問了爺爺本人?”

家長支支吾吾,最終歎口氣,說:“是,我回到老家跟我爸說了生死疊加的問題,我爸當晚就無疾而終了。”電話裏,家長失聲痛哭,說他為了自己兒子害死了自己父親。

歐陽掛掉電話後,眉頭緊皺。

小兒抽動症的治療手段已經找到了:解除空巢老人的生死疊加,小孩子就能痊愈,同時老人去世。

歐陽猶豫著要不要公布這個治療手段。如果公布了,可能會讓數量龐大的老人提前死去,但也讓更多的孩童恢複正常。

不過,事情出現了轉機。

第四位家長不知從哪裏聽到了生死疊加狀態的推論,他沒有直接去問空巢老人現在是生是死,而是把空巢老人接到孩子身邊。老人能夠親眼看到孩子,陪在孩子身邊,他的意識就停止了漂流。孩子的小兒抽動症自然而然就好了。

原來治病還有這麼溫情的手段。又可以照顧老人,又可以治療孩子。

歐陽便公布了這種治療,建議家長把空巢老人接到家裏來,或者把孩子送到空巢老人家裏去,這樣就能不打針不吃藥治好小朋友的病。

好消息不停傳來,已經有四位家長通過這個方法讓孩子痊愈。

但是好景不長,九成以上的家長表示難以落實這個方法。空巢老人之所以空巢,是因為子女要在外打工掙錢。如今一二線城市生活成本極高,把老人接過去無形中增加了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子女從大城市回到老家更加不可能,他們讀了一輩子的書就是為了來大城市發展。

就算解決了經濟問題,年輕夫妻們覺得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已經落伍,無法承擔教育的重任,並且老人家的某些生活習慣非常衛生,容易影響小孩子的健康。

因此,想治好小孩子的病,隻能去犧牲老人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