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之後,連忙向漢白玉石牆壁望去。隻見一塊巨大的花崗岩牆壁已經從上麵落了下來,將整麵漢白玉石牆壁擋到後麵去了。“虛位機關!”稍微看了一下,我便知道這就古墓之中常有的虛位機關。
“虛位機關?”洛靈在做考古工作時,幾乎從來就沒有碰到過機關,所以連這墓內最常見的機關都不知道是什麼回事。這也許是考古工作者的另一種悲哀吧。
“墓葬按照五行八卦分為八個方位,其中的虛位就是整個墓葬接受風水地氣的方位,一般都以墓門的形式存在。而虛位機關便是在墓葬的虛位上安裝一道或數道機關,這種機關一般藏於虛位的墓磚或墓門之中,一旦觸動了這些墓磚或墓門也就相當觸發了整個虛位機關,墓室也將被徹底封死。一般按照墓室的布置,有流沙、窩孥,石樁之類,還有可能落下翻板,這座漢墓就采用了落下翻板的形式來封死墓葬。寧肯破了藏風聚氣的虛位,也不肯把陪葬的明器便宜了我們,看來這個墓主人比我也大方不到哪去。”邊向洛靈解釋虛位機關邊在墓室中尋找機關的蹤跡。從我們打開漢白玉石牆壁觸動虛位機關到落下花崗岩翻板,中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差,應該還有一種拖延時間、製造出這段時間差的裝置。但由於整個墓室都是在洞穴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所以我認為整個龐大而又精密的機關裝置是不可能都被隱藏於墓壁之後的,至少應有一部分裝置被放在這墓室之中。
除了鎏金銅車馬,我們在整個墓室中隻發現了一件大型的石雕,石雕和其後的石壁毫無任何縫隙,可以斷定石雕是在開鑿石壁時,和石壁一起用同一塊石料開鑿雕刻而成的。
石雕坐落在墓室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高度達一米半左右,由宮女和玄武兩個形象組成。
石雕宮女是個宮女站立手執金樽的形象,宮女身高一米半左右,極有可能是仿照真人形象進行雕刻的,作站立手執金樽狀,金樽為銅鑄而成,其上鎏金,但是石雕宮女結合起來卻天衣無縫,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整體。金樽的型號可能是當時漢朝較大的,估計能盛一斤多酒,看來漢朝也不乏豪飲之輩。金樽在宮女手中可以垂直旋轉,但如不在外力的影響下,整個金樽就像不倒翁一般,始終保持著向上正立著。在金樽的上方,我們發現了一個缺口,並在缺口下方的宮女右臂上發現了一個小孔。
宮女執樽雕像的前方就是石雕玄武。整件玄武雕像通長一米,高和寬也有半米左右,作一蛇伏於龜背狀,龜腿直立,其頸前伸,頭昂立,雙目圓睜,口有一小孔,並銜一耳杯。背甲陰刻的紋樣規則清晰,背中央部位豎有一中空短管,可以看出短管應與龜口的小孔相連,短管外盤踞一條靈蛇,似爬行狀,生動自然。
當我們在石雕的上方發現了一個石乳時,便明白了整個虛位機關是怎麼運作的了。
石乳向下滴水,而滴下來的水正好不偏不倚地滴進宮女手執的金樽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金樽裏儲藏的水也就越來越多。當石乳滴下來的水儲滿了金樽時,多餘的水也就隻能從金樽上方的缺口處溢出來,並通過滴落進宮女中空的右臂而排出。由於金樽在宮女手中可以垂直旋轉,當我們打開那麵漢白玉石牆時,同時也帶動了墓室內的的機關使金樽不再保持向上正立的狀態。一旦金樽發生了傾斜,樽內滿滿一斤多的水也就通過樽口流了下來,正好又全部流進玄武石像口中所銜的耳杯之中,通過玄武口中的小孔流進體內推動墓室裏的虛位機關,而流經細管的時間正好也就製造出了時間差,這段時間差也正好可以讓我們完全進入這間墓室,並被封死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