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是不是因為鬆下櫻子的性格就是這樣的,而是因為扶桑的人的民族性格就是這樣的,這群人就是一群矛盾的集合體。
他們優雅而又殘忍,他們紳士而又變態,他們崇尚科學,但是也愚昧不堪,等等,這些都是扶桑人的民族性格。
就好像是在二戰的時候,扶桑發動戰中,但是國內的經濟直接崩潰,或者說是到達了崩潰的邊緣。
因為法西斯的模式,扶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軍費開支上麵,到了後期,甚至軍費開支占據了扶桑全部資產的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扶桑就停不下了,因為到了這個地步,隻要是一停下來,那麼國內的經濟必然會崩潰,而到了那個時候。
軍國主義政府必然會下台,因為人都已經生活不下去,在戰爭的後期,以為扶桑的軍隊需要鋼鐵,但是已經沒有足夠的鋼鐵可以用了。
所以直接下命令,讓一家隻留下一口鍋,其他的鐵製品全部都要捐獻給國家,甚至連門把手都要拆除。
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但是扶桑的軍國主義還是在拚命地打仗,因為他們已經別無選擇。
之後就是美利堅直接扔下了兩顆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直接讓這個戰爭終結了。
或許從某一個方麵說其實扶桑人應該謝謝美利堅,因為不是美利堅的兩個原子彈的話,那麼在堅持下去扶桑也是必敗的。
因為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再跟其他軍隊相抗衡了。
不要說國際援助,就算是華夏一個國家當時就可以將扶桑軍人全部趕出華夏,甚至說不定還能反攻到本土。
還好美利堅及時出現了。
不然的話扶桑內部得經濟危機爆發,那就不是失業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到時候會有不不知道多少的人會餓死。
扶桑就是一個島國,資源極其的有限,如果時候國際援助晚一點,那麼死個千把萬人,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
但是為什麼扶桑人即便是明知道是這個結果但是還是要繼續的進攻,繼續的走軍國主義的道路呢?
原因和扶桑人的性格有關係,扶桑人在開始的時候甚至是打著拯救中華文化責任了來的。
因為他們把自己當做了華夏文化的正統的傳承者,他們覺得華夏正在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負,所以要幫華夏把那些西方列強全部驅逐出去。
乍聽起來好像是正確的,但是這就是扶桑的喊得口號而已,他們隻是想忽悠住底層的士兵。
畢竟打仗都講究一個師出有名,尤其是在華夏或者說是在東亞這樣的國家裏麵,事出有歐明及其的重要,可以說是如果不是師出有名的話,那麼這個戰爭基本上打不起來。
扶桑人民總不會告訴自己的手下,說這一場戰爭我們是一個侵略者,我們是不義的,我們死壞人……
除非是扶桑人是個傻子,否則絕對不會這麼說,所以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用這種口號,來給士兵洗腦。
順便也可以給這邊的親日派洗腦,以後也出了不少的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