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吸收到很多的東西,這些吸收的東西在經過自己的理解和轉化之後,就轉變成了人的自己的東西。
也就是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在讀書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塑造這個三觀的過程,但是人在上學的時候大多數都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覺得書裏麵的東西大多數都是不對的,所以其實教科書對於人的影響確實是有,但是也確實是有限。
更多的是家庭,和人自己主動接觸的東西,才能更好的形成人的三觀。
比如說阿梅,從小被自己的父親和家人影響,所以這就直接導致阿梅在兩岸問題上麵是和那些天然獨的灣灣年輕人是不一樣的。
因為阿梅的父親是眷村人,他的根是在大陸的,而且也一直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阿梅大家都是華夏人,大家一定不能分裂。
潛移默化之下阿梅其實就已經被影響了。
而另外的東西,比如所從小看到的新聞,也就是那些灣灣的新聞,先不說吧大多數都是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還有很多的假新聞。
其實就是說因為新聞實在是太少了,如果按照正常的內容播放的話,那麼一定是沒有什麼收視率的,這些電視台要的就是收視率,其他的都可以不要,甚至包括自己的節操和自己的職業素養和操守。
因為收視率就是代表著錢,沒有收視率就意味著沒有人投資,就意味著沒有廣告願意在這裏投放,就意味著因為沒有收視率請不到明星前來做節目。
這所有的一切加起來,就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電視台就要倒閉。
這些電視台大多數都是私立的,不像是華夏大陸一樣很多都是地方政府的自己的弄的,當然灣灣也有地方政府的電視台,但是大多數都是私立的電視台,這個正好是和大陸反過來。
所以說,灣灣的電視台那真的是說倒閉就倒閉了,不像是大陸的一些電視台,就算是沒有收視率也不會輕易地倒閉。
所以大陸的電視台,就不會那麼對於收視率有種狂熱的追求,但是也不是說大陸的電視台就不要電視劇了,這是不對的,隻能說大陸的電視台,對於收視率的渴望,沒有灣灣的那些電視台強烈。
這也就導致了,灣灣的一些電視台為了收視率什麼都做得出來,誇大新聞標題黨就是最常見的,以為你不起一個誇張的一點的標題的話,根本就沒有人在意。
久而久之竟然就直接變成一種常態了,整個灣灣的新聞圈子大多數都是這種浮誇的風格,灣灣的人民倒是受得了,也算是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節目吧。
不單單是標題黨那麼簡單,還有更加恐怖的事情,就是為了追求收視率完全不顧職業道德,或者說是在灣灣最起碼在新聞行業是沒有什麼新聞道德的。
沒有最基本的操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知道。
在很久之前灣灣發生了一個惡性的綁架事件,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事情就被灣灣的新聞媒體給知道了,於是幾乎全部灣灣的新聞媒體全部一窩蜂前去找新聞素材。
因為這可是一件大事,這件事情在當時的話全灣灣的人都在關注,所以隻要報道相關的就能得到收視率,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為了收視率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