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長其實也不是一個非要抬杠的人,在聽到秦昊也相信鬼怪之後所以也就沒有在言語。
反倒是後麵的那個小的道童比較有些感興趣。
“這位施主,你為什麼相信有鬼怪?”
道童之所以叫他道童不是因為他的年紀不夠,而是他的等級就是一個道童。
當然年紀確實也沒有多大,估計再過個幾年或者說快了的話也就是一兩年內,這個人就能正兒八經的成為一個道士。
現在的出家的標準越來越高,經常看到一個人讀到博士之後才去出家。
而一般的寺廟接受出家的人,最低都是要求本科生,更是有不少地方最低都是碩士才能出家。
這些出家人都是地方承認的,而不是個人行為的出家。
當初這種現象出來的之後,可以說受到了社會各界得抨擊,大多數人都是在說,這是宗教勢力死灰複燃的現象。
但是有人這麼說,但是沒有人這麼信,因為華夏人民早就世俗化到骨子裏麵了,大多數人都是不相信這個。
更多的普通人關注的是另外一點,就是這些人為什麼要出家?
是不是以為經曆了什麼變故了?果然,人民總是八卦的,總是想要知道一些自以為是的秘聞,這就是為什麼各朝各代野史這麼盛行的原因。
這也是陰謀論這麼盛行的原因,因為人就是喜歡這個,或者說是華夏人就是喜歡看這個。
當然秦昊的關注點和這些都不太一樣,秦昊關注的是另外一個地方,就是這個人在讀到碩士甚至是博士之後再去出家,其實這就是對於社會資源的一種巨大的浪費。
其實本來在華夏現在的這個環境之中,就是還有很多人連讀書都沒有辦法讀書,這裏說的是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已經基本普及了。
但是高等教育,就像是高等教育的入門考試,高考,可以說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視一些人口大省,因為招生有限的原因。
但是有是因為這個省份有那麼多的考生,總不能每個人都能考上,不是因為人家成績不夠。
在這些省份,即便是落榜的考生都要比其他一些比較寬鬆的省份,上榜的考生考的分數高。
打個比方,很多在這些省份的人,明明有著上一本的成績,但是卻隻能是去上二本。
因為一類本科對於這些人口大省的招生有限額,所以不是說你考到那個成績就可以上了,而是說你必須要考到前麵幾名才有可能。
這就直接導致,很多考到那個成績的人,不敢報考,這些一本學些,隻能去二本。
然後好多人的分數在其他的省份都是可以上二本的,但是在這些人口大省的話,隻能去高職高專,好多人都會因此不讀書了。
也就是說每一個能夠考上的學生腳下麵都有一些一堆的學生,而寫這些學生未必是不如這個考上去的學生的,隻是說這些學生運氣比較不好而已。
從這裏就能看出來,高等教育的資源是寶貴的,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浪費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千軍萬馬過了獨木橋的人,一路走到了博士。
但是最後的選擇卻是出家。
這不是浪費資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