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名次,科技創新,科研,對了,如果是科研成就,那應該也算吧?”想到這裏,他突然轉過彎來,似乎這事兒有門。
他急不可耐的打開那個從被拷貝到電腦上就從來沒有打開過的文件夾:我的工作。
這裏麵放的都是前世他工作的時候用到的東西,裏麵有計算程序,也就是一些計算模型的代碼,當然更多的就是自己寫的文章和下載的參考文獻了。
其他學科不知道,但是他們學核物理的,入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讀文獻,沒讀上五百篇文獻,老板是不會給你課題的。
等你粗讀了五百篇文獻之後,老板會給你一個課題,然後就是瘋狂的搜索文獻,先看綜述,再看具體的文章,先粗讀,再深讀,一個碩士要想畢業,起碼得仔細閱讀過一百多篇文獻,而一個博士畢業,至少是五百篇,他記得當年他的師兄博士畢業去大學工作的時候,那文獻書籍都用德邦寄了一千多塊錢。
他這裏麵到沒有那麼多,但上百篇還是有的,他倒是偷懶了,這些文章都是和他課題相關,甚至是寫文章的時候需要用到的文獻,節省了大部分功夫的同時,其做事情的效果也是有所打折的。
打開文獻,一篇篇地重新閱讀起來,他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那個苦逼科研的日子,隻是越往後讀,他就變得越來越興奮,不為別的,隻為他感覺自己真是撿到寶了。
他從事的是理論研究,主要是關於量子分子動力學模型的研究,而這裏麵的文獻,絕大多數都是關於這些課題的研究,而且都是些高水平的文章,在這其中,至少有四成是今後十年才慢慢出現的成果,所以,看到這裏,他能不能興奮嗎?
想到現在這個時間段,他也忍不住想到了當前核物理界的現狀,和十年後不同,現在的核物理還沒有衰退,至少也還有十年才能顯露出衰落的跡象,也就是剛剛過去的05年,如果他沒記錯的話,他以前所待的西北物理研究所的所長評上了院士,而且即將調入中央,成為科學院的副院長,他本人就是搞核物理的。
國內的核物理界也是分派係的,大學這塊兒,十年後就隻剩下燕京,上交,南大為主力了,其餘的都去搞核工程或者其它相關行業去了,研究所這塊兒,燕京中核下麵的401研究所有一大批核物理學家,他們就是為國家核工業建設作出突出成就的老一輩科學家,這是一個主力。
其次就是西北所了,西北所的實驗很強,主要從事實驗核物理,很多大學的教授都要去那邊做實驗。
以401為大本營,輻射到全國各個大學,比如GX師範大學,貴陽師範大學,集寧師範大學,這幫子人都是從事量子分子動力學研究的,可以說,這個模型養活了五代人。
燕京大學這邊的教授就很多了,基本上每個知名的教授都有一個二三流大學是他自己的地盤,那邊的人都是他們的學生,整個圈子也就是這樣形成的。而西北所以實驗為主,去大學的很少。
越是想到這些,夏宇就覺得越要走出這一步,如果他所料不錯,現在C9聯盟之中,南大,上交和燕大都還是主力,其中很多教授都是搞理論的,要是他能在核物理界的期刊上發一篇文章,相信進入C9訓練營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隻是,該發什麼文章呢?
這裏麵有四層文章都是國際物理評論快報的,算是核物理界的頂級期刊了,做核物理是永遠發不了什麼科學,自然的,所以這個檔次也就頂天了,隻需要一篇,就能評上副高職位,他記得當時他的小老板就是以一篇物理評論二作成為了西北所的室主任,百人計劃引進人才,當然,主要是因為他老板就是上麵說的那個院士,何來的科院副院長。
其中還有四成是國際物理評論C的,這是二區的文章,做理論在這個上麵發很正常,但並不是很簡單,相對來說,能發這種檔次文章的教授那就屬於在一流學校站住腳的類型。
剩下的就是其它各種刊物了,三區四區都有,其中還有些是實驗和模擬的比較這類型的。
他點開了一篇做有無數標記的文章,題目是對稱能的研究,這就是他前世的課題了,這上麵的模型和數據他都曾經檢驗過一次了,用通俗的話說,這上麵的東西他已經能夠完全複製出來。
做理論主要是靠模型,正好這個模型的代碼他有,隻需要再安裝一個Linux係統既可以運行,得出響應的結果了,甚至參數都不用調,因為都是現成的。
想到這裏,他決定就投物理評論C了,這篇文章本身是物理評論快報上發的,投到低一級的二區期刊上,主要還是考慮到影響,太高調了恐怕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