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結合所有潛水器的資料,開始新潛艇的先行設計工作。一會我把大概要求給你。”
完之後,董晨又調出了了一份基地的機器人功能名單,指著其中一個長著螺旋槳的蛋一樣的機器人問道,“這種警戒裝置有其他功能嗎?能不能抓捕海洋生物,不用太大,隻要是稍微有形態的生物就行了。”
“先生,HY係列的警戒裝置在最初設計的時候並沒有捕捉海洋生物的功能,它隻有照明模塊、推進模塊、偽裝模塊和信號發送模塊,您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進行改裝。”一號在屏幕上顯示著警戒裝置的結構圖道。
“嗯,改裝一個吧,我等會有用。”
沒有現成的,就隻能對現有的東西改裝一下了,也不是什麼大改,就是添加一個捕捉網,然後修改一下程序的事。
這麼做自然就是為了一會穿越實驗的事,記得當初做這種穿越實驗的時候,還要自己去買試驗品,甚至為了測試不同體型生物的影響,還特意的弄了幾隻螞蟻。
結果完全沒卵用,一個活的都沒有,所以自從那以後就沒做過有關生命穿越的實驗了,誰想到現在好像是有了轉機一樣。
不過現在做實驗也方便,不用自己出手,事情自然有手下去辦,到時候直接帶著東西穿越就行了。
在等待改裝的時候,董晨也對一號了一些自己對新潛艇的要求,比如體型要大,長最少也要不於一百五十米,考慮到以後要裝各種東西,所以不能。
還有外形什麼的也可以不太用考慮現實的潛艇造型,因為有足夠好的技術和材料,所以可以使勁敗家,隻要造型不是太奇葩,考慮到海水阻力,有流線型設計,基本有點潛艇的樣子就可以了。
就像這艘長江1號雖然用的是螺旋槳推進,但是董晨可是在它攜帶的資料中看見了磁流體推進裝置,而且是真正能用的,不是什麼驗證機、試驗機。
這應該是新成功不久的技術,還沒有換裝到這艘潛艇上就被派出做任務來了。
不過這不是董晨關心的,他隻知道他的潛艇上能用這東西就行了,到時候他的新潛艇絕對能在海裏“飛”。
就在董晨著要求的時候,一號突然對他,“先生,一個好消息,我剛才整理資料的時候,發現長江1號中有水下機器人,經檢查之後發現機體保存基本完好,隻要重啟一下程序就可以馬上投入使用。”
“哦,”正在網絡上找模版的董晨楞了一下,想了想那些“古樸”的機器人,這猛的一回來要做的事情太多,他還真沒把這些事情忘記了。
“那就趕緊吧,時間就是金錢。”董晨反應過來道,並且直接就切到了碼頭的監控畫麵上。
“好的,先生。”
“長江1號箭魚係列水下機器人001號正在重啟……”
“重啟成功。”
“……最高指揮權衝突,命令數據修改中……”
“修改完成,董晨指揮官萬歲!”
“任務目錄更改,捕捉型海洋生物。”
“更改完成,投放中……”
“投放完成。”
“先生,機器人已經通過潛艇下方的投放口投放成功,正在進行捕捉任務。這種機器人上並沒有攝像設備,所以並不能提供捕捉畫麵。”一號輕描淡寫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