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先生,篩選中……篩選完畢,剩餘方案7套。”一號彙報道。
“嗯,然後把……方案按速度和反應快慢排列。”董晨想了想道。
“好的,先生,排列完畢。”
董晨先是看了看排在第一的方案,一看果然是速度至上,其他方麵的屬性都被消弱的很厲害,太極端,完全不符合董晨的想法。
不過看到第二個,董晨倒是眼前一亮,這個速度也很快,反應靈活,而且防護能力也很好,而且還配備了激光防禦武器,可以是速度飛快的同時,其他方麵也不錯,就是有個特殊的標誌:成本極高。
高在哪?
這顆衛星的能源用的型核聚變核心,就是那礦泉水瓶大核融合核心,別看這東西在輻射世界貌似很常見,給人的印象好像很便宜似的,但那是建立在遊戲設定上的,也是那核能科技樹點滿的遊戲。
實際上這個東西的科技含量比一座核電站還高,成本可想而知,而且那時候打仗已經打瘋了,成本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考慮依據了。
一號用的可不是輻射世界的計算數據,而是現實世界的計算數據,現實世界的核能科技樹可沒有點滿,所以這個成本是極高的,尤其是在這種明明可以采用低成本技術的地方,非要用這種極高成本的技術,這簡直就是傻子。
一號也是不知道什麼傻子不傻子的問題,才老老實實的把方案擺上來的。
但是……成本這個問題,董晨淡定的表示:根本就沒有成本啊,我一分錢都沒花。
董晨就是專門幹這種不是人事的人,人工智能加超級計算機做遊戲的事誰幹過?不就是他嗎。
而且,以後這樣的事絕對不會少幹。
最後董晨看完所有方案後,還是選擇了這個成本最高的,還把這一係列的衛星命名為“麻雀”,因為這它就是代表著“麻雀雖,五張俱全”的意思。
它大體上是一個直徑一米的球體,裏邊綜合了先進的通信模塊、偵查模塊、資源探測模塊等等功能,可以是一個全能型的綜合衛星。
大量的能源和快速機動的性能可以讓它提前躲開太空垃圾,就算沒有躲開,上邊的護甲也可以擋住一兩次撞擊,並且有足夠的能源回到原先的軌道上。
如果有需要的話,上邊添加的激光發生器可以在合適的時機攻擊其他的衛星,甚至航器。
計劃是製造4顆,然後就可以覆蓋全球,這樣一來,不管在什麼地方董晨就都能連接一號了,而且是毫無顧忌的,不用怕被發現而不敢全力掌控被“借用”的衛星。
上邊搭載的資源探測模塊可以探測海洋中的礦產情況,這樣董晨就不用再當什麼材料搬運工了,隻要製造一些開采機器人,就可以不用擔心沒材料的事情了。
事實上,在造完這些計劃中的東西之後,基地裏的材料也就不太多了,所以在前期的時候,“前進號”還要幹一段時間運輸船,來運輸那些被開采出來的礦石。
衛星的事宜敲定了之後,董晨沒有讓一號忙著生產,而是要等到長江1號潛艇全部拆解回收完畢之後再開始,“前進號”用不到基地裏所有的機器人,正好剩下的用來造衛星、飛行器和“前進號”上用到的物資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