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獲取情報的新裝備(1 / 2)

幾十年前的資料確實不好找,那時候沒有這麼便利的獲取起到,沒有人會給你共享到網絡上,更別這些在當時算是機密資料的信息了,不是銷毀了就是鎖在保密檔案櫃裏。

尤其是當時的華國經曆了一場大戰,被毀壞的東西太多了,能保存下來的東西太少,而且後來還經曆過一些運動,一些文件和資料進一步被毀壞。

董晨把一號找到的少量資料看了看,確實少的可憐。

隻有一些記錄當年那場戰爭的博物館才能找到隻言片語,而且生化武器並不是那場戰爭的全部,隻是那場戰爭的一個角落。

而他們也知道生化武器不能讓外界知道的太多,這不利於他們打輿論戰,所以他們也做了大量的保密工作,讓資料的搜集工作進一步的困難了起來。

除了這些本地的博物館,當年在日國的信息倒是不少,不過主要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宣傳,比如“某愛國公司響應政府號召,主動為這次共榮之戰出人出力”之類的話題。

當時有人就因為種種不同的原因,記錄下來了這些信息,做了剪報什麼的。

但是在戰敗之後,他們為了保住一些本土公司的國際聲譽,銷毀了大量的資料,讓這些公司繼續活躍在國際市場上,並且繼續的發展壯大。

甚至一些當時受到這場戰爭傷害的國家,很多產品就是進口的這些公司的,甚至他們的產品還……頗受追捧。

這不得不是一種別樣的諷刺。

這個眾神生物集團就是這樣一個公司,不過當時他們的信息確實非常少,所以他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換。

那些缺少了很多關鍵證據的隻言片語,在其他的國家隻是引起了少許的風波,對他們的影響不大,而且他們的醫藥技術確實是先進,甚至是成了一些醫院治療某些疾病的必用藥,讓他們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其他國家都這樣了,在日國國內因為這些信息,他們更是異常的受歡迎。

董晨把這些稀少的資料看完之後,對一號道,“資料太少了,我們這邊的博物館搜集的資料竟然還沒一個私人手裏的資料多,這個叫李哲軒的是誰?他在日國嗎?他的資料好像大多都對當時日國報紙的剪報照片。”

“先生,他沒在日國,就在華國,而且您還見過他。”

“見過他?什麼時候?我怎麼不知道?”聽到一號這麼,董晨疑惑的問道。

“李哲軒,男,7歲,在日國留過學,學習的生物製藥,和方定波先生是好朋友,現在在弧光生物公司協助方定波先生進行基因優化藥物的研究工作。”

一號著還給董晨出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臉型消瘦,帶著眼鏡顯得文質彬彬,正是李哲軒。

看到照片之後董晨才想起來,這人自己還真見過,就在那批召集過來的科技宅中。

而後董晨仔細的看了一下他的資料,真該“不愧是波哥的朋友”。

這位仁兄在畢業後就進了一家日本醫藥公司的生物藥物研究所,當了一名藥品研發員。一年之後研究出了一種對心髒病有效果的新藥,並且成本低廉,但是也因為年輕不懂事,專利被占用,一生氣就辭職回國了。

不過他本人也是才,主業是藥品研發員,副業還是一名黑客,而且還技術相當高超,回國之後就走上了專黑醫藥領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