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隻有華國的維和部隊有機械外骨骼?是他們自己的裝備嗎?外骨骼的作用這麼大,為什麼不讓維和士兵都裝備上呢,那樣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現在還不行,雖然各國都在發展和研究,但是各個方麵都還不完善,效果非常雞肋,原先米國不是已經裝備部隊了嗎?但是好像也沒見過幾次就沒了。”
“這個我知道,我們米國的那個是實驗型號先裝備到部隊試一試,不過因為不完善,所以不好用,戰士們都不愛用,所以後來就不怎麼報道了,現在應該還是在攻克技術吧。”
“你們一看就不關注新聞,白在弧光科技的論壇上混日子了。華國維和部隊的外骨骼是由弧光科技提供的,好像是專門為維和步兵的工兵設計的支援型建設裝備,定位是在惡劣環境中沒有大型機械的幫助下,單兵也能快速進行建設任務,不過好像也是初期的實驗型號。”
“沒錯,就是實驗型號,是單兵支援型建設裝備,我記得有個新聞上還來著。”
這些話是大家都能看到,並且有人還專門去搜索了當時的新聞,新聞上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想想自己剛才看到的視頻和圖片,支援建設什麼的確實能看出來,那麼大的石頭一下子就抬起來了,救個人也是能抱起來就跑。
不過這些關注丹蘇戰事的大部分人可不是來看工程建設的,外骨骼的軍事用途才是他們此時最關心的。
看著這場有預謀的偷襲能打成科幻片的感覺,這就足以表示華國裝備的外骨骼有多麼成功了。
但是,要它們還是實驗型號……
“你確定你不是想逗死我?你們家實驗型號長這樣?!”
“就是,看看那些裝備外骨骼的戰士的表現,這怎麼可能是實驗型號。”
“那個……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那首歌,我們不一樣?”
“哈哈,對,我們不一樣,人家弧光集團的實驗型號就是這樣的,看看那些弧光集團曆來的實驗產品,哪個不是稍作調整就能直接量產上市的。”
“…………”
他們大概一想弧光集團的發展曆程,還真他喵的無力反駁。
就在他們的話題快要歪樓到弧光集團的產品列表時,各國的計劃書也終於做了出來,紛紛公布了對於丹蘇兩國戰事的看法和行動。
其中大多數有能力的國家都會進行撤出本國國民的行動,隻是有能力大和能協調的撤出方式的不同了,畢竟政府在國內的支持率和國際上的臉麵還是要的。
華國也是一樣,而且曆來都是反應最快的一個,這次華國也是第一時間公布了計劃,已經讓附近海域的護航艦隊轉向,直接改道去了丹蘇國海域,要以最快的時間來確保本國僑民和國民的安全。
這看起來和前幾次類似事件的處理方法差不多,都是直接派了戰艦過去,但是細心的人還是發現了其中的不同,那就是這次隻了要保護僑民的安全,卻沒什麼撤回來。
這就是耐人尋味的地方了。
不過這也隻是他們的猜測,而華國那樣的法也沒有明顯得毛病,所以他們隻能暫時的把他們心裏的想法放到心裏了。
私下裏找好友聊一聊倒是可以,但是這樣向全世界公開的場合就算了。
可以這次的丹蘇戰事又讓世界各國動了起來。
其實最熱鬧的還是要數聯合國,平時聯合國的會議就一個接一個的不停,在這種戰爭狀態那更是會議紮堆。
越到了這種時候,各個利益集團就撕的越厲害,而丹蘇的交戰國雙方,卻是一點參與的機會都沒有,隻有等著會議結束,然後讓一幫外人來決定自己的“命運”。
不過今年不僅是那些人來決定丹蘇的命運,今年還多了一個人,那就是越來越像幕後BSS的董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