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先生,已發送到您的眼鏡顯示器中。”
隨著一號的回複聲,董晨就看到了它發過來的具體資料和數據圖,其中有一張地球周圍的能量濃度色譜,能非常直觀的看出地球周圍能量富集境況。
而這張圖譜和那些具體的數據都指向了一個大致的方向,而且在這個方向上越是遠離地球,能量濃度就越濃,隻是現在衛星探測設備的探測距離有限,在探測到了地球與火星之間一半的距離之後就沒有數據了。
看完之後董晨道,“有什麼後續計劃,在執行了嗎?”
“是的,先生,由於空間站中材料和製造設備不足,而且衛星上的微型變軌引擎並不足以進行遠途航行,所以地下基地已經在製造推進裝置了。”
一號一邊給董晨解釋著計劃,一邊把資料發給董晨道,“一共四套推進裝置,等製造完畢之後我會把它們發射上來與四顆探測衛星進行組合,然後它們將變成無人探測飛船去執行抵近偵查任務。”
董晨看著一號給出的設計圖,那叫一個汗。
一號雖然不會那種比較有藝術感的設計,不能讓設計充滿靈性,但是根據實用性進行設計還是很容易的。
雖然不怎麼好看,但是實用性那還真是沒得,而且在董晨把這項任務確定了優先級之後,一號的設計用料也是不含糊。
推進裝置的能量核心用的是地下基地製造的微型核聚變核心,采用的是董晨和一號合作升級過的新技術,是更適合現實世界使用習慣的新型號。
用的原料是董晨從輻射世界拿到的一些核原料,由於董晨在現實世界這裏沒有核材料的來源,而月球基地還正在建設,氦-的開采工作也還沒有著落,所以就隻能先用著董晨帶回來的存貨。
推進裝置的引擎也是他們最新升級研究出來的型離子引擎,那速度也是相當的可以的,雖然速度比不上多次升級之後的“黑鷹號”,但是比現在幾個係列的空飛機可快多了。
有了這兩個主要的部分,其他的聯動部分再從素材庫中找一些現成的模塊拚上去就好了,這就出現了一個性能“中規中矩”的太空推進裝置。
恩,確實是性能中規中矩,有這些技術,如果要讓董晨參與進來重新設計的話,給他點時間,一定會有更好的效果的。
不過現在時間緊急,浪費一些性能就浪費一些性能吧。
畢竟……這裏的“中規中矩”,也隻是相對於這些技術來的,而對於地球來,那也是碾壓級別的。
接下來的時間裏,董晨發現他原先算的不是很對,並不是在太空中一就可以增長0%或者更多的。
他那一次進入太空直接漲了0%的緣故也是因為之前有積累,而在吸收完畢之後就會重新進行積累,等再到了那個濃度才會進行吸收。
這樣的話,他之前的計算時間就不對了,按照現在的能量增長速度,他要是純待在空間站中吸收能量的話,那估計要到好幾個月之後才會達到100%了。
不過除了這個,好消息也是有的,能量的增長速度並不規律,時快時慢,但是總體是越來越快的。
而且對於能量源的消息也有了一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