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看趙剛轉移了話題,也不再打算問什麼了,而是撇撇嘴也看向了那位。
這位被趙剛稱作“楊”的中年人,董晨是認識的,他就是現任華國載人航工程辦公室的楊主任,他可是之前華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非常出名的存在。
雖然後來走到了幕後,不過董晨卻意外的和他打過幾次交道,因為之前弧光集團建立弧光航的時候和他有過交集。
那時候董晨跟著幾名弧光航的宇航員去華國航員科研訓練中心做練習,而華國航員科研訓練中心又是國家載人航工程的主要參加單位之一,歸華國載人航工程辦公室管理,而他這個辦公室主任,是董晨必須要聯係的一個人,並且他還經常去訓練中心開會,和董晨也見過幾次。
這次視察華國的太空產業和慰問宇航員,可少不了他這位人物。
他聽見趙剛問自己話,合上自己手中的筆記本道,“趙老,這架空飛機的性能讓我十分驚歎,我們之前乘坐的飛船可沒這種舒適性,這簡直比乘坐普通的客機還要舒適,我們還需要多多學習。”
他著又看向董晨笑道,“董晨先生,貴公司的技術真是優秀,我想我們之間也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的。”
“沒問題,我們的合作一直很愉快,再愉快一些更好。”董晨笑著道。
看著這三位大佬聊的開心,坐在另一個座位上的官員也加入了進來,雖然董晨不認識他,但是不妨礙聊。
這次弧光航一次性出動了兩架空客機,畢竟這次足足來了40人,再加上弧光集團這邊的一些人,要去太空的人數直接到了5人,一架空客機的載客量隻有0人,不出動兩架可不行。
而且空客機內部的座位也是可以旋轉調整的,可以讓乘客們麵對麵的坐著,不過由於空客機要衝出地球,所以它的旋轉座椅的技術可比動車高鐵什麼的高多了,不過和動車高鐵上的座位一樣,它們一般情況下也是不轉動的。
當兩架飛機靠近宮空間站的時候,隔著舷窗乘客們已經可以看見那巨大的空間站了,那簡直可以用“遮蔽日”來形容。
看著那些通過空間站的觀景窗向他們揮手致意的人,他們才知道,原來人們夢寐以求的太空旅行竟然這麼簡單和舒適。
當然,也隻有坐在董晨另一邊的楊主任才知道這一點也不簡單,隻有乘坐過載人航飛船來到過太空中的人,才能知道太空飛行的苦。
那狹擁擠的空間,滿眼的儀表飯、手控操縱手柄和光學瞄準鏡等等,還要穿上厚厚的宇航服,並且要帶上頭盔,那簡直沒有一點空餘的地方。
飛行過程中還要一直忍受著強烈的顛簸感,那滋味,誰坐誰知道。
這還是乘坐飛船時的感覺,更之前的嚴格選拔和痛苦訓練,那更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
相比之下,弧光航公司的技術,把這些統統都省略掉了,簡直讓太空旅遊太舒服了。
讓他這位進過太空的老航員,幸福的想流淚。
PS:有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