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第一批的坐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行器上太空、登月球,但是他隻前也去過弧光空間站了,現在看著這樣的景色,他覺得自己比那些一輩子都撲在了航事業上,卻從來沒上過太空的老前輩們幸運多了。
而董晨這邊,他想到的事情更多,畢竟他經曆的事情簡直豐富多彩,去過的地方比在坐的人加起來都要遠。
他之前是坐著黑鷹號去過月球的,雖然由於設備原因沒有降落,但是現在的這個場景是見過的。
而且別月球了,連火星和木星都有路過,那景色,沒得。
隻是他現在再在這個位置看向地球,那也就是另一種感受了。
尤其是結合他這幾的調查結果來看。
人類的危急好像也快要到了,隻是他還沒有確定到底是什麼時間。
可能是幾十年,也可能是幾百年。
這個時間乍一看不短,但是對於人類的曆史長河和現在整個的人類社會來,簡直是太短了。
那幾通過他自己查資料,通過肯特的渠道了解情況,還有這幾他和一號的不斷整理和分析,他們已經破解出了大量有關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文獻和資料,包括在那座遺跡中得到的資料。
首先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母文明確實是外星文明,是來自獵戶座的殖民者,或者不應該叫做殖民者,而是應該叫做逃難者。
而這裏也確實是亞特蘭蒂斯攻擊穆裏亞文明得到的地盤,不過這座遺跡不是他們進攻穆裏亞文明的前哨站,而是一個專門設置的用來避難的避難所,所以才能一直保留到一百年前被人類所發現。
也正因為是一個用來避難的避難所,所以裏邊記錄的資料比董晨想象的要多,要齊全。
之所以稱來到地球的亞特蘭蒂斯文明是逃難者,那是因為他們的母星完蛋了,並且是完蛋的相當徹底,他們的地核不轉了。
並且他們的重啟地核計劃出了紕漏,不僅沒有把地核重啟,還順手把自己的母星給炸了。
在他們發現地核出了問題之後,他們就一直在尋求解決辦法,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兩手準備。
一邊集中全球的力量製造星際殖民船,一邊想辦法讓地核重新活動起來,這樣就算重啟地核失敗了,他們也可以坐著飛船跑路。
當時他們比目前的地球科技條件好一些,可控核聚變剛剛研究成功,而且有可能就是因為這項科技的成功,引來了無處不在的大過濾器。
就在他們已經具備了太空殖民的條件之時,災難就來臨了。
那個時候他們在母星係內的各個行星上都有科學考察站,甚至是還往臨近的恒星係都發射了一艘無人科考船,但是想要什麼正經的大型宇宙飛船那就沒有了。
而地球現在麵臨的情況差不多,眼看著以華國為首的科研團體已經在逐步完善可控核聚變了,漸漸的做到了能量投入於產出,並且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再加上董晨已經建了很多個可控核聚變裝置了,他還真怕什麼時候波及全球的災難就來了。
而且要是來的話,有一定的可能性會跟他“超速”研發科技有關,這就讓他很糾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