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的居住區,那自然要和實驗設施有所區別的,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作用不一樣,也是因為它們所要進駐的人和場地大要求也不一樣。
更何況,這還是在月球上。
在地球上環境優美地區的城市規劃都要格外的講究,那就更別是一片荒涼的月球上了,這裏是比地球上的荒漠還要荒的地方,是真的毛的都沒。
之前的科研基地,那主要是讓科學家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是用來研究月球的奧秘的,是為了未來的正式建立月球城,進行月球移民建造的前哨站。
這些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常駐的科學家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在來之前,他們的生理特征、心理問題等等都是進過調整和訓練的。
但就是這樣,弧光集團也是盡量的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中搞出了很多新花樣,什麼風景窗、人體工程學設計、娛樂室、酒吧等等放鬆心情的設備,甚至是還建造了一間集研究和觀賞於一體的“蔬菜大棚”,在裏邊種植了大量的綠色植被,就是用來給基地內的人員放鬆心情的。
雖然後來開了旅遊航班,也開始限量的接待普通人,但是他們頂多也就是在那裏住幾,體驗一個新奇就算是完事了。
就像是弧光集團的宮空間站一樣,常住的都是一些心理素質非常好的科研人員,普通的人也就是上來待幾,體驗一個新奇就回去了,等他們待的時間長了,他們絕對會受不了的。
因為這些地方就不是為了讓普通人長期居住而設計的。
宮空間站,還有現在的月麵基地,這些地方雖然建造的已經非常寬敞了,並且設計也更加人性化,比人類之前的空間站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月麵基地更是前無古人,但是它們終究不是為了普通人建造的。
白了就是特種設施,為少數專業人士建設的。
現在輪到普通人來了,並且還是數目巨大的普通人,那麼肯定要有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就是地方要大,空間感要足,不能像實驗設施一樣空間“狹”,輕輕跳一下就能觸到兩米多高的花板。
所以弧光集團就想到了這種殼體結構。
這種結構從外表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半球型的罩子一樣扣在地上,為它的內部提夠了足夠的空間,而且為了便於維修,它實際上是框架結構,然後框架中填充著一塊一塊的六邊形防禦裝甲板,這是“氣泡”的最外層防禦層。
也是直接接觸宇宙輻射的最外層。
為了有限的減宇宙輻射對月球市內居民的傷害,弧光集團在最外層塗裝了一種類鏡麵塗料,它對於某些宇宙輻射擁有很高的反射作用,當這些輻射照射過來的時候,它會反射走很大一部分。
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塗料,在被輻射照射的時候會反射光芒,讓這些扣在月麵上的罩子從高空看就像是氣泡一樣,所以才有了這個“氣泡”的外號。
除了這第一層防禦,這個防護罩還有好幾層結構,都是用來防禦不同種類的宇宙輻射的,而它們也是耗費資源和費用的主力之一。
經過這幾層防禦層的過濾,透進來的宇宙輻射已經少了很多,最起碼普通人可以在這裏邊生活了,隻要注意每過一段時間服用一些抗輻射的藥物,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所以其實輻射問題對於人類來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就算有,估計也是非常長期而緩慢的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