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罕見於地球,卻在月球上大量儲存,其主要原因在於,月球作為太陽風粒子的收集器,在形成至今的40億年時間裏,有億~5億噸氦-粒子打在月球表層10~50米深的土壤內。
由於月球自身沒有磁場,才使氦-粒子能在月壤內“安營紮寨”。
相比之下,地球上的氦-粒子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沿著地球磁力線慢慢擴散,最終被大氣層“俘獲”而消失。
此外,從月壤中提取1噸氦-,還可以得到約600噸的氫、70噸的氮和1600噸碳。和眾多的主要資源產地出產的礦產一樣,這些副產品對維持月球永久基地來,也是必要的。
以前這些活都是那些專業的太空工程師們幹,但是這些事情再未來本來就是要給一般的大眾做的,畢竟到了太空大移民時代,這些東西還要用到專業的太空工程師的話,那就太浪費資源了,這些人可都是培訓出來的精英,顯然還是最尖端的星球開拓才適合他們。
所以弧光集團這次也算是趁著移民實驗,讓普通的人也參與進太空建設中,看看這種搭配模式是否合適。
好在除了那些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必須用專業人士之外,很多工作其實專業性並不強,或者弧光集團把它們變得專業性不強了,即使普通人也能幹。
就像董晨要開的推土機一樣,其實已經很智能化了,尤其是電能驅動的,開起來也方便,甚至都不用學,看上一會就會了。
其實弧光集團這隻是想讓一般人有個工作,讓他們們忙起來,要不然人一旦閑的蛋疼了,指不定給你搞什麼事呢。
雖然有實力,可以把大部分的活給智能機械做,然後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僅有一些不能自動化的工作還有人做,以極少的人養活著大多數的人。
但是以董晨那不怎麼高的思想境界來,憑啥啊?
想養活自己,那就自己幹活去。
咳,就像董晨自己現在都要奔赴礦場一樣。
自動駕駛的車輛很塊就到了他們需要工作的礦場,這裏已經被挖下去很大一部分了,是一個不的礦坑,裏邊正有幾架大型的機械在工作著。
超大型的輪鬥挖掘機正在不斷的把礦挖下來,大型鏟車將挖下來的礦石都裝進開過來的卡車中,而卡車再把這些礦石運到提煉廠中,他們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而那些因為采礦和裝載工作搞的不平整的地方,就是董晨他們的工作了,他和一號的工作就是使用推土機把那些地方弄平。
這地方猛一看和地球上的一些露礦場沒什麼區別,但是這其中最大的區別就是這裏不是地球。
所有工作設備的駕駛艙都是壓力密封艙,因為人類幹活需要它,而且這裏的巨型機械比地球上的巨型機械還要巨型機械,因為這裏重力低,所以實際上相同重量的礦石不會對設備造成傷害,可以造的更大一些,這樣工作效率更高。
不直接一鏟子下去6倍吧,但也是多不少。
當然,這個地方就是月球上一個普通的金屬礦產礦坑而已,氦-礦場那邊已經實現了智能自動化,就用不到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