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弧光集團懟米國的這幾裏,拉尼諾的研究所那裏也沒有閑著,在弧光集團的幫助之下很快就完成了搬遷工作。
來米國這邊的決定出台也確實快,也就幾的時間內就統一了意見,各種行政命令刷刷的就通過了。
看來哪個國家都一樣,沒有外部壓力的時候,那是想咋撕就咋撕,而一旦有了外部壓力,這裏邊的人就開始抱團了,啥都好。
而且從開始猜測對手是弧光集團,到確定就是弧光集團的這幾時間裏,他們和弧光集團的任何商業合作也都沒有中斷,也沒有阻止弧光集團對研究所的搬遷工作,這還真是商業全球化,離開了一個合作商之後就會出現問題。
不是董晨吹牛,弧光集團的產品可是相當受歡迎的。
當然,這裏邊不是的完整的高科技產品,而是一些基礎的零件或者礦產資源等等,它們可是受歡迎的不得了,尤其是隨著初始島的發現,導致第四次科技革命進行的愈加白熱化之後。
雖然因為前三次科技革命已經導致自然資源的使用有些過度了,但是想要發展,尤其是更快的發展,這些東西的使用是絕對少不了的。
其實完成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並不是意味著他們用這些就節省了或者不用了,而是代表著他們找到了新的資源來源,也就是找到了什麼代替品或者開始了太空采礦,開發了什麼新的能源利用裝置等等。
地球上的資源本來就那麼多,能出產這些東西的也就那些產地,在這種開始拚時間、拚資源的時候,那些已經有把握的國家肯定就不想使用自己國內的資源了,而是當然的要留著當底牌,所以就開始大規模的購買國外資源,也讓那些窮的一批的資源出產國狠狠的賺了一筆。
不過這些都是快錢,他們以後隻能注定更加倒黴。
但是還是那句話,總共就那麼點東西,那麼多國家分分也就剩不下什麼了,而海裏肯定是有很多資源的,但是他們除了能在近海采點石油,其他的技術也不成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這個時候,他們就看上了弧光集團。
弧光集團的深海礦場可是出了名的,因為弧光集團已經很少在國際上買資源了,這是一查就能查出來的,並且他們的產品還那麼便宜,這其中原料便宜肯定會占一份原因,所以就都來弧光集團談合作的事情。
而這時弧光集團已經開始獨自在弧光島上打拚了,孫浩和董晨他們這幫高層商量了一下,反正自己這邊生產能力肯定是夠,並且因為用不了那麼多,還沒有全力開工呢。
現在他們找上來了,正好可以做一做生意,展開一下合作,並且在這個時候賣給他們便宜一些的資源,不僅能有一個合作的關係,還能利用他們都想要資源的想法,稍微的有所牽製。
這次米國之所以同意的這麼痛快,這個原因多少也是有一點的,他們也不想因為資源問題拖慢了自己的進度。
當然,華國那邊更是不用擔心,憑借著之前的合作關係,他們早就開始購買弧光集團的便宜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