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客氣了,都是些拙劣的小手段,既然您想聽,我就獻醜了。”
我的態度客客氣氣,與之前對待柳僉以及陳姓老者的時判若兩人。我不是故意表現出這種強烈反差的狀態,而是出於對老婦人的尊敬。
江湖也是個名利場,講究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就這麼簡單。
剛才老婦人沒有仗著自己年紀大,就對我頤指氣使,相反,態度十分客氣,這就是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哼……裝模作樣!”屋內突然想起一個不和諧的聲音。
剛緩和的氣氛又變得緊張起來,但我沒有要爭辯的想法,因為之前該說的話我都說完了,沒必要再糾纏下去。
“您別介意,我以前在村裏大樹下納涼的時候,還有也夠跑來狂吠搗亂,這種事情不管在哪都是不可避免的,無視就好了。”
含沙射影說了句,接著我談起正事,“其實剛才在第二關的時候,我的想法很簡單,想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作愚公玉山。”
我的說法引起了老婦人的興趣,“說說看,是怎麼想的?”她迫不及待追問。
“愚公玉山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其中有句名言傳誦至今,叫作‘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我接著解釋,“當今的人更懂得辯證法,看待事物,不會全盤聽之信之,愚公的做法,是在困難太大,沒有選擇的餘地下才會做的無奈之舉。
但在現實中,誰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愚公移山隻是在宣揚一種精神,要是我們在現實中,照搬裏麵的理論去做人做事,
結果隻會一敗塗地。我相信,現實中的人,遇上類似情況,會有明智之舉,除非他閑的沒事幹,花個幾十年去搬山。
可即便有愚公這樣的人,國家還不同意呢!所以,現代不比過去,現實想成為寓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才行。
我選擇繞路,就是當時最明智的做法,幹嘛非要在哪地方較勁,繞過去也就行了,所以,我認為,這隻是一個選擇問題,無關對錯。”
屋內一片安靜,誰也沒說話,都在仔細傾聽我的理論。
老婦人露出一抹深思狀,接著又問,“那剛才的第三關你又是怎麼想的?”
“能喝口水再說嗎?”我看向地上爐子說道,“這麼大一個爐子,剛才燒的太旺了,早就口渴了。”
老婦人露出一抹快然笑意,看了一眼旁邊的侍女,侍女心領神會端來一杯水遞給我。
我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嚨才接著說道:“爐子在我認為,就是死路一條,遇上這種絕境,尋找活路才是最正確的處世態度。”
老婦人錯愕道:“就這麼簡單?”
我笑了笑回答,“老話說,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嘛,但要看怎麼過去,要是明知道闖進去會死的很慘,還不管不顧,飛蛾撲火一樣的闖進去,那不是找死嘛。
所以,在這種時候,還是一個選擇問題,但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套或者多種個可行性計劃,然後從中選擇最佳的一種執行就可以了。
就像剛才,我明知火焰少不了太久,在這種時候,隻要做到一點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這才是製勝之道。”
我停住話茬,不在多說,隻是看著老婦人,等待她的評價。
“其實在第三關的時候,你還有一種最佳選擇,就是和第二關一樣繞過去,你為什麼沒有這樣做?”老婦人忽然問道。
我愣了一下,心想,居然問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