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詭異靜虛村(二)(1 / 3)

三叔十分納罕,好像這位老人早就知道他會到此一樣,也沒謙讓,就進到屋裏落座了。他問:“大爺,這村子裏的人呢?”

老人長歎一聲:“唉——都不在了。”

就著幾碟簡單的素菜,三叔就跟老人邊飲邊談起來。老人的眉宇間總是有抹不去的哀愁,言談中三叔知道這裏曾經爆發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戰亂,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遭到了兵燹塗炭。不知不覺間,不勝酒力的三叔就動情起來,跟著老人流下了一泡又一泡的淚水。

老人說:“俺看你也是個性情中人,看來俺這東西也該見一見天日了!”說著,老人彎腰掀開了地上的一個秘密蓋板,雙手捧出兩件東西來。三叔看去,原來是一對花瓶,他的眼睛不禁一亮。他看到這對花瓶絕非是一般的貨色,它釉色純正,上麵繪製的是二十四孝圖,每個瓶上各有十二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清晰鮮麗,最早也是明代的產物。因為三叔曾經做過一段古董商,對古玩略知一二。隻是這對瓶的底部是圓的,沉甸甸、搖晃晃,活像是不倒翁,他還是第一次看見這種樣式的古瓶。

三叔正望著古瓶出神,就聽老人說:“俺的祖上曾經出了一位太監,混到了侍寢官的職位,隻因皇上臨幸一位寵妃的時候,他打了一個噴嚏,驚擾了聖上,被處斬了,隻留下了這麼一對東西。這皇宮裏的東西應該值一些錢,俺想把它送給你一隻,估計能緩解你眼前的困境。”

三叔聽後,嘴張得老大。這老人怎麼會知道自己遇到了困境呢?老人猜中了三叔的疑惑,“嗬嗬”笑著說:“你的心思在臉上帶著呢。”

此時的三叔確實遇到了“關卡”,這都是他那不爭氣的兒子狗剩造成的。三叔隻有狗剩這麼一個兒子,從小嬌生慣養,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他也得給摘,這根獨苗在上好的環境裏不好好成長,最終成了一棵歪歪棒子,嗜賭成性,卻又屢賭屢輸,到了快要成家的年紀,卻把家裏的房子做了抵押賭了進去。三叔一把鼻涕兩行淚,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臨走,老人再三囑咐三叔說:“回去後,好好教養兒子納入正途,千萬不要把這事向外麵透露。”

老人送三叔來到那個十字路口,指著那棵枯樹說:“假如你以後遇到難處,對著這棵樹擊掌3下,俺就會來接你。”說著,老人拍了一下三叔的後背,三叔打了一個趔趄,再回頭觀望,老人和那片廢墟都不見了。他懷裏抱著那個古瓶,猶如剛從夢境中醒來一樣。

此時,天剛蒙蒙亮,三叔看見自家瓜田的窩棚就在不遠的地方,莫不是自己誤打誤撞進了那個“靜虛村”不成?他放下懷裏的古瓶,在熹微的晨光之中,他再次仔細端詳著,這是24孝圖的前12孝,但見人物眉目清晰,畫麵疏朗有致,色彩明豔,溫潤祥和,有沈雲英忠孝雙全,狄仁傑望雲思親,淳於意上書救父,楊氏彩衣養親,孟恭武哭竹生筍……他看著看著,想起自己不爭氣的兒子,流下淚來。

俺三叔是一個腦子不裝事兒的燒包脾氣,這件事情過去後,他就把老人的囑咐拋在了腦後,幾天過去就把這事兒原原本本地抖落了出來,狗剩聽到三叔意外得到了一個寶,樂得蹦了起來,他每天都在做發財夢,於是再三慫恿三叔把寶瓶賣掉。三叔也有這個心思,跟兒子一起帶著古瓶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以後,三叔不敢去古董市場,而是打聽到了一位有名的古董鑒定專家。專家望著這件形狀異樣的古瓶,眼神頓時變了,他拿起放大鏡從上到下打量了一遍又一遍,嘴裏嘖嘖有聲。之後,他又叫來了另一位專家,二人就像診斷病人一樣,不時地交流著意見。最後,這個專家說:“這隻古瓶不叫花瓶,叫甕!它是明朝初期官窯的東西,至今還是第一次發現。它是皇宮大內的玩物,專門供皇子王孫玩耍用的,類似於現在的不倒翁。再有一點就是它的基部設置,肯定會有貴重金屬在內,否則那麼大的甕不會穩住重心的。”